“封杀”粤语引方言“保卫战”广州人撑广州话


广州某些幼儿园和小学“封杀”粤语,只能使用普通话的规定,引发民众反弹。(网络图片)

近日,“微博”流传广州某些幼儿园和小学“杀”粤语,只能使用普通话的规定,引发民众反弹。同时一个关于广州电视台播音情况的调查问卷提到是否要将广州电视台广州频道改为普通话播音,也引起人们热议,令一些网友发起了有关“广州人撑广州话”的方言“保卫战”……

据广州日报报导,因为在越秀区执信南路小学上学的女儿粤语说得不好,广州市民曾先生家最近爆发了一场家庭纷争。原来,执信南路小学“要求”学生不管是上课还是课余时间,都要讲普通话,时间一长,曾先生的女儿粤语荒废,以致在家也讲普通话,这令不怎么听得懂普通话的祖母大发脾气。

孙女不讲粤语祖母发脾气

曾先生是个地道的广州人,他的女儿小雯(化名)在执信南路小学读四年级,普通话说得很流利,但是粤语连个菜名都需要用普通话翻译过来。小雯的祖母年纪大了,不怎么听得懂普通话,跟孙女沟通起来很不方便,平时就有些抱怨。

几天前,放暑假在家的小雯想吃炸鸡翅,就叫祖母去菜场买,但祖母听不懂普通话发音的“鸡翅”,最后没买回来,祖孙俩为此闹起了别扭。一家人晚餐时,祖母气不过冲着儿子儿媳大发脾气,指责他们没教好孩子粤语,称“这叫忘了根本”!

曾先生后来了解到,今年执信南路小学极力推行普通话教育,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不仅要求学生上课要讲普通话,还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与同学们聊天、玩乐时也要讲普通话,“他们的口号是,普通话是校园的语言”!

“学校专门让环保小卫士来监督,一旦发现有学生讲粤语,就会登记名字,交给老师处理。听我女儿说,违反规定就要扣学分,被扣10分以上就不准做班干部,还要全校点名批评。”曾先生告诉记者,女儿因为害怕被扣分,再也不敢讲粤语,久而久之就不会说了。

广州当地媒体以《同声同气祖孙俩竟变“鸡同鸭讲”》为题报导了越秀区执信南路小学“封杀”粤语一事,引起了强烈反响,很多读者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

反对:连母语都不准讲是不是太离谱?

天河区张小姐:粤语是一种文化,不会讲广州话怎么做广州人?在广州的土地上怎么能没有广州话?一生中还有许多机会需要讲粤语,学普通话有很多途径,无需“赶尽杀绝”。

海珠区许小姐:用广州话可以读通很多古诗词,古诗词里面有很多押韵的地方,是改进过的普通话不能读出来的,普通话是一种经过变化的语言,这在国内大学的课程都有讲这方面的问题;用粤语读古诗可以体现其美感。

海珠区任先生:广州人连母语都不准讲,是不是太离谱?在清朝统治的时候都没有这么专制,就像是“焚书坑儒”,坚决抵制学校这种做法。

海珠区彭小姐:在广州出生的小孩粤语应该是母语,连粤语都不会讲,就等同没有根;两种语言同等重要,“只顾普通话的生、不顾粤语的死”是不对的。

读者罗女士:广州话是广州人的本土文化,粤语古就有之,在古代就是十里不同乡,百里不同俗。外地人来到广州应该入乡随俗,粤语和普通话两种语言都要懂,这才便于交流沟通,但强行规定说普通话不好,这样很快令广州话失传了。广州人应该保护自己的方言。

赞同:学校做法没有错 不应小题大做

海珠区黄先生:学校要求学生在校讲普通话,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学生好,多些学校“封杀”粤语我都赞成。

天河区吴先生:我来广州十多年了,与广州本地姑娘结婚生子组建了家庭,但粤语一直是我们之间沟通的障碍,我甚至为此差点产生了离婚的念头。粤语影响了我的家庭幸福,我很讨厌它。

网友“广州的清”:我小孩也是执信南路小学的学生,学校推广普通话没有错,校外并没禁止讲粤语,家长干什么去了,完全可以和小孩说粤语啊!教育机构推广普通话,对广州本土学生是好事。把一个家庭的小矛盾升级到普通话与地方话的大矛盾,是小题大做。

中立:两种语言要同行 不要顾此失彼

天河区廖先生:应该允许两种语言同行,没有什么地方只允许一种语言通行,推行普通话,也应该保留粤语。

退休老师陈姨:上课时应讲普通话,课后师生或家长间的交流应自行选择语种,不然粤语慢慢会变成历史遗产。

媒体采访中,家长大多有类似的想法,他们都觉得学校严厉“要求”孩子们在课余不能讲粤语的做法欠妥。他们希望学校既提倡孩子们在课堂讲普通话,但不能禁止孩子们在课余讲粤语,毕竟双语教学最适合孩子。

发起本土方言“保卫战”

坚持用广州话演绎广州原创舞台剧的新锐导演思诺在7月10日晚登陆中山纪念堂的原创舞台剧《听日关注痴笑演‧唱会》中也加入新鲜话题——“假如广州话剩下N小时”,欲以本土特色吸引年轻的广州观众。

思诺介绍说,《听日关注》中的全新一幕将以嬉笑怒骂的调侃形式深入浅出地反映出粤语人保护“粤语文化”的心声,在段落的末尾,会煽情地向观众发起一场捍卫粤语的“广州话保卫战”。

思诺感性地说,她和河东狮剧团,从2007年第一场“混酱剧”《假如生命剩下N小时》到现在,已成功上演75场次,全部为粤语演出,一些剧目演出前,广播也会趣味地提醒在场观众,如果只能听懂普通话,那可能就买错票了!
思诺告诉媒体,也有演出商曾建议将剧目翻译成普通话,但自己一直坚持,因为他们的剧目无论语言还是内容,均带有浓厚的岭南文化特色,翻译成普通话,就失去了原本的特色。

新广州人也应撑粤语文化

对于坚持粤语创作及演出是否会将越来越多的“新广州人”挡在剧场之外,思诺认为,无论“广州人”还是“新广州人”都应该力撑粤语文化。“很多熟知混酱剧模式的观众都很清楚,台上台下互动一直是我们区别于传统话剧的亮点。剧中有一段会由台上的演员跑到观众席问一些刁钻的广东方言问题,透过演员们方言上制造的笑果,达到另类理解的效果。”

近九成受访者支持粤语

把广州电视台综合频道或新闻频道改为以普通话为基本播音用语的节目频道,或在其综合频道和新闻频道的主时段中用普通话播出,7月5日广州市政协的这个建议,引起民众争议。

从广州市政协提案委书面和网上收到的3万多份调查问卷反馈的意见看,参加问卷调查的人员中,广州人占66.3%,外地人占33.7%;平时主要使用普通话的占19.5%,使用广州话的占 80.5%;经常收看广州台的占80.3%,很少看的占19.7%;能听懂综合频道粤语播音节目的占67.1%,部份听懂的占23.9%,不能听懂的占 9%;赞成广州电视台综合、新闻频道以普通话播音的占10.5%,赞成以粤语播音的占89.5%;希望广州电视台综合频道维持现播音用语的占79.5%,希望综合频道改为普通话播音或主要时段以普通话播音的占20.5%。

市政协委员韩志鹏说:“我觉得,关于广州电视台是否应该用普通话播出的问题,最好做加法,增加一个普通话播音频道;而不是做减法,把以前播粤语的内容都改掉。粤语毕竟是岭南文化的载体,是广州人的母语,广州台全改播普通话恐怕很多人都难以接受”。

他表示,语言是一种根,尤其对很多海外华侨来说,粤语就是他们维系故土的根,不能砍断。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