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到明年中国经济三大猜想

转型期的中国经济未来有三大可能。

第一,在美元与欧元保持均衡的情况下,人民币继续上升。虽然美欧对于重建全球金融秩序的立场不同,但在逼迫人民币汇率上升这一点是相同的,因为人民币与日元这两大债权国货币上升,是美欧减轻债务的最好办法。

有了人民币这个撬动的支点,美元与欧元开始移位。美国出台一系列消极的经济数据,糟糕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不再成为全球投资者的关注焦点,相反,欧元区核心国家漂亮的经济数据成为关注点。

德国5月零售销售月率如预期一样数据由负转正,法国5月生产者物价指数月率有所降低,6月采购经理人指数降低0.1个百分点。意大利6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并没有像预期那样下降,而是略微上升。德国6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好于预期0.3个百分点,制造业前景乐观。欧元区6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和前值保持一致,显示欧元区的制造业复苏情况较稳定。由此,美元上涨趋缓,而欧元不再大幅下降。

6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表示,今年一季度全球央行增加其他货币的持仓,全球外汇储备中的欧元和美元比重都出现下降。一季度全球外汇储备总额达到8.295万亿美元,高于去年四季度修正后的8.165万亿美元。其中,美元在今年一季度占全球外汇储备的比重从上季度修正后的62.2%下降到61.5%,为10多年来最低。另外,欧元的比重也由27.3%下降到27.2%,加元、澳元和挪威克朗等其他货币的比重略有上升。央行力求资产多元化,但目前资产可选择余地很小。

6月19日,人民币重启汇改,两周内升值0.61%。7月2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7720,与上一交易日相比大幅上升138个基点,再创5年新高。人民币实际汇率将上升到20%以上,也就是说,目前还有4个百分点以上的升值空间。随着中国国内保障成本提高、外汇储备减少、经济数据下降,人民币升值压力不会一直维持在高位。

第二,中国国内一场基于消除过剩产能、提高效率的重组并购高峰到来。

6月3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促进企业兼并重组,听取对中央企业监督检查和国有企业监事会工作情况汇报。会议定下了大力推动兼并重组的基调,下决心改变目前存在的地区分割、行业垄断、内幕交易等弊端。

企业的并购重组达到以下目标,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消灭高污染行业减少过剩产能,引导民间资金进入政府鼓励的行业、参股国有企业。

未来至少将有数千家企业退出市场,对于高新企业的支持力度将越来越大。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拓宽融资渠道,着力缓解中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的融资困难,支持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日前联合发文,要求进一步做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7月1日,媒体从央行获悉,为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央行要求银行确保对小企业信贷投放的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增速,且增量要高于上年;同时取消符合条件的中小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准入数量限制。

未来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将有所放缓,由于民间资金的补充,投资率不会下降太多。转折点是今年5、6月份前后,无论是房价环比、还是采购经济人指数等,虽然还在高位,但环比增速下降。

反映规模以上企业情况的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PMI数据显示,6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2.1%,比上月回落1.8个百分点。虽然该指数已持续16个月保持在50%以上,但最近两个月一改之前波动上升态势,呈现连续回落。其中新出口订单、积压订单、进口和就业等分类指数均出现回落,尽管并未全部跌至临界点以下,而生产分类指数仍位于临界点上方,从5月份的58.2降至55.8。反映中小企业情况的汇丰(HSBC)采购经理人指数指数从5月份的52.7降至50.4,仍位于临界点上方。其中工厂产出分类指数降至49.6,与生产指数的轻微回落相吻合。今年初该指数达到60.6,此后一路下降。

整体经济从高烧状态逐渐回归正常温度,会有轻微紧缩,PPI等数据已经开始回落而库存上升,正如笔者所说,今年通胀压力不大,不是经济主要矛盾。随着成本上升与产能削减,明年可能出现一定的通胀压力,目前有待继续观察。

第三,资本货币市场维持震荡格局不变,空方略占上风,而行业仍然存在机会。

估值业已出现中枢下降,房地产与股市出现的是行业性、重组性与概念性机会,在实体经济稳定、生产效率上升之前,不可能出现整体上涨的格局。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叶檀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