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前主要政治风险(图)


6月10日本田汽车广东中山一家工厂的工人举行罢工

中国凭借强劲的经济增长走过全球经济的低迷期,但随之而来的是新的风险,其汇率政策、国内经济过热、贸易失衡等问题令人忧心忡忡。

以下是中国面临的几项重大风险:

* 汇率及贸易争端

中美关系今年伊始呈现的紧张开局已趋于缓和,但由于双方对各自经济增长仍紧绷神经,贸易保护主义与中国汇率政策争议可能挥之不去。

中国6月19日宣布重启汇改,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一改过去两年紧盯美元的做法。但分析人士称,中国可能只会允许人民币逐步升值。

美国已正式对中国汇改举措表示欢迎,但其国内议员、工会组织及制造业团体已开始呼吁中国加快并深化汇改。

美国总统奥巴马上周表示,现在讨论人民币升值能否帮助世界发展重塑平衡仍为时尚早。美国多位参议员们认定人民币汇率被人为低估,扭曲了贸易关系,导致美国就业岗位流失,扬言通过立法给予惩罚。

美国愈发担忧中国贸易政策,另外伴随两国在西藏、台湾问题上的宿怨影响,再添11月份美国国会选举因素,中美不和谐的声音恐有增无减。

关注热点:

-- 人民币升值速度。经济学家们预计到今年年底,人民币兑美元将累计攀升2.4%。但这足以让美国批评人士偃旗息鼓吗?

-- 中美两国的唇枪舌剑。双方都希望避免重大经济争端,但同时也要保护国内产业,维持在民众中的声望。未来如出现迹象显示美国国会对美国政策影响力加强,或报复性贸易措施进一步扩大,将会给金融市场增加不稳定因素。

--中国国内对汇率政策的辩论。受政治体制局限,中国官员与机关部门在汇率问题的观点不太可能出现正面碰撞,但细心关注公开表态,有助外界了解对政策方向走向的暗示。

* 工运风波与社会稳定问题

中国近期频现工人罢工,南方尤其严重。汽车组件、空调生产等众多工厂受到冲击。多数工人罢工都是以企业方大幅加薪告终。

中国工人薪资水平的快速增长,可能逐步损及中国做为低成本“世界工厂”的竞争力。

2008、2009年全球经济危机期间,很多人担忧工人失业或引发社会动荡,但迄今为止,中国政府保持了总体上的权威性与控制力,当前工人罢工仍属小规模、局部现象。

中国土地征用及强行拆迁仍为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政府已就相关问题做出法律政策调整,不过贯彻效果仍待验证。

西藏与新疆问题已干扰到中国中央政府,引发国际社会担忧,但尚未严重威胁到国家安全。

关注点:

--任何地区或全国范围的罢工运动。截至目前,中国工人罢工仍属单个工厂层面或针对地方官员。严管措施下,任何有组织的运动都很难超出地方层面,不过互联网在传播工人罢工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现在工人纷纷通过网络了解并学习其他工厂的罢工经验。

--通胀与高房价是否会引发更广泛的不满情绪?需留意相关迹象。

* 经济放缓之虞

今年上半年,经济学家们主要担忧楼市泡沫及债台高筑的地方政府债务,但现在他们担忧的是政府的经济收紧政策可能“急冻”国内经济。

5月份,中国工厂产出放缓,因政策逐步收紧对新订单造成冲击,虽然两份对制造业高管的调查显示,产出放缓原因在于经济发展动力减缓,而非经济“急停”。

关注点:

--留意官员或官方媒体口风,以推测中国是否会退出经济收紧政策,放松地产及放贷条件。而为这些行业松绑会重燃对房市泡沫及坏帐的担忧,但有关政府急剧收紧经济的忧虑会得到缓解。

--房市、PMI、CPI等各种官方数据。虽然这些数据存在缺陷,但仍不失为经济走势的最佳风向标。

* 朝鲜半岛紧张局势

3月份,韩国“天安舰”沉没,造成46人死亡。该事件让东北亚各国关系遭遇考验。

韩国、日本与美国都把矛头对准朝鲜,而中国则拒绝加入谴责朝鲜的行列,仅表示正在评估韩国对于天安舰沉没事件的调查。

不过,做为朝鲜唯一的主要盟友,中国对于放弃支持朝鲜异常审慎,担忧会损失影响力。不过中国最终目的是不愿看到金正日政权倒台,否则大量难民将拥入中国境内,并导致中国与驻韩美军之间的缓冲带消失。

中国与临近国家面临风险,而美国已强调了对(朝鲜)“挑衅动作”给予强硬回应的重要性,奥巴马还表示北京在逃避朝鲜构成的风险。

不过在伊朗核问题上,中美两国则减少了双方分歧,中国支持了联合国新一轮对伊制裁。

关注点:

-- 中国对韩国“天安舰”调查结果的最後回应,以及对安理会可能对朝制裁的支持程度。如中国依然不愿施压平壤,其与其他邻国的关系可能承压,涉及韩、日与中方共同处理的其他议题亦将受到影响。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Emma Graham-Harrison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