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足揭露了亚洲主义的华人障碍(图)


足球在日本相当风行,图为日本球迷疯世足,在日本晋级16强时开心欢呼。

风靡全球的世界杯足球赛,亮相的北半球亚洲队有日本、韩国与朝鲜,号称崛起的中国依往例争取不到资格参赛。当人们每四年都要为中国国足的不堪纪录顿足捶胸之际,似乎始终还缺乏具有思想深度的反省|向来对于亚洲主义嗤之以鼻的崛起大国,怎么在愈来愈象征全球一体的这四年一度的盛典中,永久缺席?

如果中国人觉得自己与亚洲互为一体,或起码与儒家文化圈有互为一体的愿望,起码在情感上就不算缺席了。看来,已然跻身为G-20之一的超级大国,也有到不了的世界角落。当然,认为靠自己就足够登上世界舞台的中国,对于亚洲身份总是有些麻木,外人就算感到无奈,多少也可以理解。

日本思想家自从近代化之始,就从泰西诸国的态度与政策中体察到歧视,因而对日本独自出席世界舞台感到不安与自卑。日本的亚洲主义学说应运而生,容或人言言殊,其中要把中国拉进亚洲主义范畴,以能共同面对世界的情感则一。但自孙中山以降,中国思想界对亚洲主义号召的微弱回响,说明了逐鹿中原的天下共主想像仍然根深蒂固。

但是,如今只能在世界一体的世足赛场外徘徊,从萤幕上体会自己缺席的中国,难道仍然感受不到在这个时刻,中国距离世界有多遥远吗?这种遥远的感觉,在东亚与东南亚其他地方感受不到,除了台湾之外,多数亚洲国家都会为亚洲队加油,包括在世界媒体上被妖魔化的朝鲜在内,都是加油的对象。

大概除了大陆球迷对日本赢球没有感觉,而台湾球迷希望韩国赶快输球,两者之外某种亚洲意识还算是完整。世足杯揭穿了亚洲主义最大的障碍,就是两岸华人政权所在的北京与台北;一个陷在反日情结中不能自拔,另一个则沉溺于渺韩的自怜自恋自卑中;前者瞧不起亚洲,后者瞧不起自己,但他们又都喜欢幻想着世人如何注目自己。

走出了两岸之外,渴盼以亚洲自居的国家发展目标变得颇为流行。如马来西亚在ICRT的广告词中就快乐宣告“Malaysia, the truly Asia”;韩国与香港竞相致力于出产行销亚洲的产品;香港并与新加坡争取作为全球公司的亚洲总部;而新加坡尤其强调自己做为欧亚文明桥梁的地位;至于这个文明桥梁的自况,其实早已是印度思想界持久的愿望。

亚洲身份是亚洲国家进入世界的情感阶梯,某种能够代表亚洲的身份,乃是自己面对殖民母国或帝国主义的信心基础。故纵使日韩思想界经常忧虑中国未来的动向,但将亚洲意识注入中国思想界的努力不辍。

华人队伍在世足杯中缺席,象征着华人并非无所不在,中华文明甚且不及亚洲,中国崛起只是自我陶醉。因此而间接流露出,两岸华人社会对亚洲主义麻木不仁,可见中华文化既不是海纳百川,更不是五湖四海,遑论直接站在世界舞台上,满足大国抗衡西方的自忖,或如此间一心只想伪装成西方的自戕。

替亚洲队加油,因而不只是球迷看球而已,更是亚洲意识的反射,也因而是大国能否摆脱历史情结,小国能否检讨后殖民奴性的机缘。相对的,若在欣赏球技的同时,对亚洲队感到疏离,当然就是亚洲意识时候未到的注脚。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