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洞的故事流传了千年 (组图)

岩洞内孙膑塑像

孙膑洞庭院外貌

莒南县东北36公里处,海拔480米的朱芦镇石汪村附近,有大小山头近百个,四望群山连绵起伏。《莒州志·古迹》有载,孙膑洞位于县城东北36公里,坐落在甲子山主峰迪鸡峰东南侧,长12米,宽6.1米,高2.2米,天然形成,洞口朝东偏南,石墙院落,清静幽雅。相传,这里就是孙膑当年隐居练兵著书的地方。

山间寂寞“孙膑洞”

甲子山半腰处,长20余米、高近2米的青砖石墙映入眼帘,石墙分东、南、西三面残存石垣围成院落。翻过石墙缺口,一石洞傍崖而建,洞口朝东南,洞深四米,高三米,宽十米许。洞内巨石参差,塑像、香炉、彩绘各异,台坎天然,流水潺潺。院内黑枣树、朱雀果、五色豆以及神泉碑、炼丹鼎。院落周围苍松翠柏古杏林立。

莒南县文物保护管理所工作人员说,岩洞内正中的塑像为孙膑,塑像高1.3米,两侧塑像是孙膑的侍卫袁达和李木。另有一个较小的塑像叫“小谷达”,是孙膑的放牛娃,“小谷达”身旁那头高约 0.9米的塑像为独角牛。岩洞另设有单独的炼丹房,内有炼丹炉和炼丹童子塑像。

据文献记载,该洞于唐朝、明朝、清朝都曾整修过,1955年,孙膑洞遭拆毁,2002年春,当地政府按照历史记载和村民描绘整修一新。

工作人员表示,岩洞内山泉潜入地下,形成暗流,流入洞前“神泉池”内。洞南数十米有“千头柏”和“咬人树”。孙膑洞对面山丘上有“九宫八卦阵”和“群仙坊”,山丘东侧有悬棺和锥坟等古遗址。

血脉相连五村庄

石汪村81岁老人张学志告诉记者,上个世纪30年代,甲子山上就有个山洞,村里人都叫它“孙膑洞”,洞里的塑像都是泥土雕塑而成,并覆上一层彩绘。之前岩洞前院落里舖满了青石板,石板上有犁痕、鞭迹、牛蹄印、石炕、石盆、搓背石等遗迹,石汪村因此“石汪”得名,不过现在那些青石板已经不复存在,只能留在记忆里。

张学志表示,孙膑洞洞前横挂著一块青石砖,大家都叫它“天帘”,传说其弟子问孙膑“门前挂什么”,孙膑回答说“门前挂五彩”,后来山下居民以此得名,分姓而居,形成现在的村居,即刘家彩、宋家彩、小张家彩、李家彩、张家彩,5个村庄。每年正月十五,这里有传统的“牛旺香”山会,5个村庄的村民集会于此,烧香诵经,祈祷牛旺禾收,有的则牵着自家的耕牛来此饮水喂草,传说这样能使“人得福,牛健壮”。大家以这种方式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孙膑传说代代传

据了解,孙膑洞前左右两侧以前分别建有两座寺庙,庙宇用碎石砖堆砌而成,曾有和尚在此诵经唸佛。现在其中一座寺庙原址处已被改建成民房,85岁的孙章老人居住于此。另一座寺庙仅残有一堆碎石砖。

老人说:“岩洞前约2公里处有一座山丘,山丘顶部地势平坦,相传孙膑晚上在岩洞里著书,白天就在洞前山丘上练兵。曾经有村里人在山丘上挖出了一些青铜戈。另外,山丘上的一些碎石砖摆放的造型神似八卦图。”

现在所称的“孙膑洞”并没有详细文献记载,多为传说。孙章告诉记者,1930年以前,石洞庭院内立有一块石碑,上面刻有文字,那个年代村里人没有留意石碑上篆刻的到底是什么内容,想必是记录石洞渊源的文字。1955年石碑遭破坏,现在无从考究孙膑洞的真实性,只能根据荒芜的庭院和流传去继续关于“孙膑洞”的记忆。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