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全国多地频发地陷 专家称无一是天坑(组图)

中国地质局实地考察8大天坑:非地震前兆

 2010-06-27 05:29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4月27日开始,四川宜宾长宁县接连出现“天坑”。资料图片


重庆奉节县的小寨天坑。

■对话动机

近期各地不断出现的地面塌陷,使得“天坑”作为一个地质名词,成为大众关注的话题。结合近年气候异常以及地震频发,这些“天坑”被与灾难片《2012》相联系,引来一些疑虑和恐慌。那么,近期频现的是不是天坑?由什么引起?会带来怎样的后果?今年是否会有地质灾害频发?

■对话人物

殷跃平知名地质灾害防治专家。中国地质调查局副总工程师、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部主任。他正组织实施全国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和预警监测示范工程。

天坑2001年之前,通常指重庆奉节县的小寨天坑(上图)。2005年后,这个中国人定义的术语获得国际喀斯特学术界认可,以“tiankeng”通行国际。

天坑是指一种特大型喀斯特负地形,具有巨大的容积,陡峭而圈闭的岩壁,深陷的井状或桶状轮廓等非凡的空间与形态特质,发育在厚度特别巨大、地下水位特别深的可溶性岩层中,从地下通往地面,平均宽度与深度均大于100米,底部与地下河相连(或有证据证明河道已迁移)。目前世界上确认的天坑约80个,50多个在中国。

“塌陷”专业普及不够

新京报:最近多次出现某地出现“天坑”的报道,出现的是否是天坑?

殷跃平:没有一起是天坑。最近十年中国都没有出现天坑。最近报道的,都属于地面塌陷,主要是岩溶塌陷,是一种地质灾害。而在城市中,主要是下面挖空了形成了一种工程性的塌陷。

天坑一般叫做天坑地缝,一般下面有地下河穿过。天坑演化历史比较长,形成的年代至少是几千年以上。

新京报:天坑不是一种地质灾害?

殷跃平:天坑是一种自然景观,常常成为地质公园的一景,就目前看来,不属于地质灾害。

新京报:为什么今年一些地面塌陷会被认为是天坑?

殷跃平:可能是因为5月底危地马拉出现的一个巨大深坑,引起关注,大家无形中会做一种对比。

新京报:危地马拉的是天坑吗?

殷跃平:危地马拉的是一个竖井,也还不是天坑。它的成因比较复杂。

新京报:你能感觉到今年大家对地面塌陷关注度的增加吗?

殷跃平:塌陷、地裂缝都属于缓变形的地质灾害,今年确实能感觉到这两点比较受大家关注。而恰恰这几年我们对这方面的宣传普及比较少。

新京报:为什么呢?

殷跃平:我们平时关注较多的是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突发性灾害,因为这些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是减灾防灾的重中之重。而对于缓变性的灾害,社会关注度不大够。

新京报:这种专业普及不够,应该也是对地面塌陷误解的一个原因?

殷跃平:应该有这方面原因。而且从国际背景来说,最近火山、地震比较多,加上国外发生深不见底的竖井,大家会恐慌是不是和地壳运动有关。再加上影片《2012》,以及网络的放大效应。我想有这种想法是正常的,关键是要专家从专业角度向公众解释清楚。

新京报:我看到现在确实媒体上也有很多专家解释,但很多网友仍然不相信,你觉得问题在哪里?

殷跃平:对于这类引起公众关注的事件,专家解释时经常是我告诉你一个结果,好像对付小孩一样。其实完全可以和公众一起去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去解释,可能会有更好的沟通。

目前的塌陷与地震无关

新京报:可不可以这么说,虽然不是天坑,但今年的地面塌陷比往年要多?

殷跃平:根据统计数字,每年塌陷的数量在350到400起,今年来说,还没有比这个数字高。

新京报:350到400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数字?

殷跃平:大概从2006年我们做调查开始,差不多每年稳定在这个区间。而且塌陷的地方基本上没太大改变。

新京报:你觉得今年的地面塌陷有什么与往年不同的地方吗?

殷跃平:总的来说,分布有些变化。今年的塌陷,城市里出现比较多。这也是引起关注多的原因之一。

新京报:城市地面塌陷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会增多?

殷跃平:最近几年城镇化扩展,线性工程也越来越多,管线、高速公路、铁路,这些工程的挖掘都会造成地面的塌陷。现在城市扰动太大,对地下水抽取过多,容易引起塌陷。还有就是一些工程问题,例如地下水管爆裂也会造成塌陷。

新京报:在你们的统计里面,有没有城市和农村塌陷的比例?

殷跃平:数据不全。现在看来,城市有个特点,防范性强,出现塌陷会立即治理,不会出现塌陷(坑)群。塌陷(坑)群一般在农村出现。

新京报:那现在可不可以说,城市地面塌陷的趋势将会越来越高?

殷跃平:城市人为造成的塌陷应该是在逐渐增多。比如北京、杭州、上海出现的塌陷多是施工问题。施工过快,没有经验,质量监管不够,就会出现问题。

新京报:我们有避免这种趋势的方法吗?

殷跃平:我们在武汉在做类似的工作,把地质结构查清楚,找出空洞,然后做地下水监测。到一定时候控制地下水的开采。第二种就是治理,比如空洞回填,加固。

新京报:近期出现的地面塌陷,你们都会找出它的原因吗?

殷跃平:地面塌陷属于地质灾害,国土资源部门的监测队伍分布到全国,出现灾害时都会赶赴现场,找出原因,也会向社会公布。

新京报:最近几年地震多发,大家都很关注今年出现的塌陷与地震是否有关?

殷跃平:今年没有一起地震引起的塌陷。地震是内动力,而今年的塌陷是表生的。

灾害多发生在圈定点外

新京报:在你看来,今年最需要担心的地质灾害是什么?

殷跃平:一个是地震灾区,汶川和玉树,一个是三峡库区。还有一个是重要的工程建设区和山区城镇。那些城市化进程比较快的,比如兰州、天水、宝鸡等地。这些地方,高速远程滑坡的防范压力大。

而对于工程建设区,要特别提醒外来施工人员。现在施工人员越来越多地成为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死亡对象。他们对于当地地质不了解。这就需要加强一些预防,进行教育防范。

新京报:地质灾害是可以预报的吗?

殷跃平:目前的情况来说,发现灾害点后,定点预报是可能的。在地质灾害点上,能进行实时监测,发现情况后及时预报。

新京报:这些定点的地方,是指全国十万个左右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吗?

殷跃平:是部分危害大的地质灾害点。

新京报:区域性的地质灾害可以预报吗?

殷跃平:区域性的还是比较困难的,关键是不易识别,容易漏报。因为区域性的,面积比较大,地质灾害点不好识别。我们现在的地质灾害预报主要是先识别,识别出来,才有预报的可能。

新京报:每年发生的地质灾害,大多是在圈定的灾害隐患点之外?

殷跃平:是的。曾经做过统计,最高的80%都在隐患点之外。

新京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殷跃平:现在工作精度远远不够。现在的调查精度主要是1比10万的比例尺。这种比例尺上,有的县城就是一个小圈。有的西部工程地区,1比10万的地形图都不全。香港的比例尺是1比1000。

比如滑坡点,上亿立方米的滑坡能勾出来,但是小的就很难。现在恰哈是小体积滑坡造成了大的伤亡。例如今年大渡河的滑坡不过是几万方,江西铁路的滑坡也就是几千方。这也要求我们工作要越做越细。

江西灾害调查难度大

新京报:今年的地质灾害是不是比往年多很多?5月份地质灾害3389起,比去年同期的526起,数字的增加还是非常明显的。

殷跃平:一个月有它的随机性。光从5月看,死亡确实比同期有所增加。但特大型灾害损失没有明显增加。

新京报:今年普遍感受到极端气候增多,这会不会造成地质灾害有所变化?

殷跃平:今年是气候反常、变乱,而且面积很大。比如说,到现在还没有一次台风,往年的话已几次了。而且一般6月份江西不该出现这么大的汛情。

地质灾害也会因气候原因有所改变。比如,西北地区年初就因冻融引起滑坡。

新京报:现在江西、福建等地大雨,最需要担心的地质灾害是什么?

殷跃平:江西属于丘陵地区,山包低矮,植被很好,只要不开挖基本没问题。但是要注意,切坡未加支护盖房的地方,往往形成灾害。还要注意的是沟谷行洪区和沟口的问题,原来在盖房时都避让一段距离,但有的地方慢慢就盖到沟口去了。

新京报:我们地质灾害的专家去江西了吗?

殷跃平:去了。但是做调查难度很大。

新京报:为什么?

殷跃平:我们原来对于地质灾害的关注主要是在西部。东南部地区,植被发育,隐蔽性比较高,灾害体积小,人口密度高,扰动性也大。灾害发生后,地貌恢复很快。只能开展小流域调查才能有效,一条沟一条沟的理。但会需要大量时间。

新京报:你觉得极端气候增加后,地质灾害防治方面要做哪些工作?

殷跃平:修正我们常规的判断标准。我们考虑成不成灾主要从三方面看:一个是地质结构,再一个是触发因素,然后是受灾对象。

现在极端气候增加,触发因素加强,极端降雨重现期缩短,人类工程活动能力大大增强。所以需要把这些因素都要加进去。

看中国编者:对于地质专家的解释,有网民质疑

百色市网友 小黑:

我是湖南宁乡的。那个大坑离我家也就几百米

其实我们那塌方历史有十多年了 大大小小的坑我见多了也麻木了。

塌方的原因都不用调查我们那大人小孩都知道是煤矿把地下水都抽干了导致水土流失。地面的水流到地下顺便把沙土带下去就形成了大坑。

不是当地人不反映,而是反映也没什么用,都被当地政府软硬兼施的压制了。毕竟告状是要靠经济时间支持的还要顶着各方面的威胁和压力。政府的人对外说煤矿是省管单位他们干涉不了。其实不过是无心干涉。是人都知道是有利益关系的。

其实小煤窑多的时候有十几个。大部分是私营的。可以调查的,小煤窑是以前的乡长兴建的好多人都从中获利了的。

当初发起者可能没想到现在的后果。造成这样的后果不知道政府有没有想过要弥补一下。可能有个别干部有想过但也只是想想。

塌方还在恶化。我们住的那片地方早晚也会掉下去。不知道到时官方会怎么说。

是无可预计的自然灾害?还是地壳运动引起的?反正能编的很多。应为他们不住那。不用担心自己的家人会突然消失在自己眼前。或者自己也永远消失。

来源:新京报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