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9年开始,中国大学开始大扩招,从此大学也变得像个企业,很多大学举债扩建,然后再扩招还债。可是在十年疯狂之后,大学的生源出现了问题,在自 2008年的三年来,高考已减少了100万。这些欠下的巨额欠款究竟要谁来埋单,特别是随着大学扩建而应运而生的“时髦生意”——大学城,究竟该何去何 从?是停办?转为它用?巨额欠款谁来还?
中国的第一个大学城——东方大学城在短短的几年间欠下了20多亿元的巨额债务。
一个中学校长的突发奇想
中国的大学城来自一个中学校长的突发奇想,在地方政府的鼎力相助下,从此大学城,这个创建者都没有研究过的东西,就这样在中华大地发酵,现在全国已有50多个大学城。
在1998年5月,因打破教师铁饭碗,实行全员招聘而颇为出名的北京二十五中校长刘志毅接到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工会主席张忠华打来的电话,说一位归国华侨想向他请教些问题,邀请他去廊坊。
这位归国华侨是清末八大亲王之一的肃亲王善耆之女爱新觉罗.显琦,当时她在廊坊办了一个日语培训学校,但经营一直不好。
刘志毅第二天去了廊坊,饭后,他们在学校周围散步,刘志毅在看到一望无际的庄稼地时,随口问了句:这些能不能用?要不办个大学城吧?
大学城在当时的中国还没有什么人知道,大家就问刘志毅什么是大学城。刘志毅打了个比方:“一条街,两边是商铺,那叫大排档,如果两边都是大学,那就叫大学城。”
大学城其实在国外早已有之:牛津、剑桥和日本的筑波都是比较成功的典型。
不过,刘志毅坦承,在提出建大学城的想法之前,他也没做过专门研究,“只是在书上看到过这个概念。”
刘志毅认为,一个大学城往往能带动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他给对方描述的蓝图是:北京到天津,相距100公里,而廊坊,刚好处于两地的中间点,如果在这里建一座城,引来各类大学,周边再建一些相关的配套,就能将北京和天津连为一体。
政府的界入
刘志毅的这个“天马行空”的大胆设想,对于廊坊地方来说实在是太美妙了,可谓是一本万利的生意,平地起一座城,投资、消费的带动作用不说,还有知识与人才的积聚,“大学培养的人才,直接送往周边企业,不但解决了就业,也解决了企业的人才培养难题。”
于是在刘志毅第二次去廊坊的时候,廊坊的常务副市长、廊坊经济开发区、教育局、土地局等重要部门的一把手也都到场了。优惠条件当场就谈妥了,土地5.5万元一亩,是当时市场价的1/6。
史无前例的大学扩招
东方大学城开始建的这一年,正好是1999年,这一年在中国教育史上,被看成是一个重要的节点。从这一年开始,中国大学开始了史无前例的扩招政策,1999年,全国高校招生比上一年猛增47.7%。此后,扩招数量以每年近30%的速度递增。
大学扩招带来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校园紧张,教育部原副部长张保庆在一次研讨会上称,从1998年到2005年,中国高校新建、改建的学生宿舍和学生食堂的面积超过了过去50年的总和。而大学城,恰好成了解决这一矛盾的最快最省钱的方式。
自廊坊大学城建成之后,仅两年时间,全国规划建设的大学城就达50多座,涉及21个省、市。
为了赶在扩招后的第一年开学,有关方面甚至花费近千万元,为东方大学城修建了原本应该由企业自主解决的雨水泵站、污水泵站、消防站等设施。这里的每一栋楼都 是倒排工期。大学城这个大胆的设想使每个人都兴奋异常,使廊坊这个“中国大学第一城”尚未出生,就已光芒万丈,当时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廊坊是河北省的明 珠,东方大学城是廊坊的明珠。”
在这样闪亮的蓝图吸引下,淘金客们蜂涌而至,建筑商,内蒙人孙吉庆就是其中之一。回忆说,他1999年来到廊坊时,这里还是绿油油的庄稼地,仅10个月之后,这里57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上就已耸立了98个楼座。
孙吉庆在此前曾承包过多处工程,他在廊坊大学城承建的公寓楼,按照正常标准,至少需要70天时间,但给他的时间是59天,过一分钟,就罚款两万。
孙吉庆说:“那情形,和大炼钢铁差不多。”
2000年9月,大学城举行了隆重的开城仪式,为校舍紧张而奔波的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工商大学等7所高校和北京二十五中的近万名学生率先入驻。
但“大炼钢铁”式的建设自然也带来了质量的隐患:去厕所要打伞,宿舍墙皮总是莫名其妙地脱落,东方大学城曾经成立了700多人的维修队伍,但仍然不能及时补救工程质量出现的问题。
举债建城
东方大学城被看成是中国第一个开创了“政企合作”模式的大学城,但这样的模式,也埋下了危机的隐患。
整个大学城仅一期计划就占地2300亩,总投资高达14亿元,但在建设之初,大部份资金都没有到位。为了吸引开发商,东方大学城开发公司开出了比市场高不少的价格。只是在合同中规定,要先由建筑商全额垫资建设款,开发公司分3年还清。
也就是要参与者先自己花钱把它建起来,等它赚了钱再还钱。其中的风险自然可想而知。但高额利润和大学城“国家级教育项目”的金字招牌还是让孙吉庆们不顾风险大批涌入。
他们自掏腰包建了教学楼、别墅、商品房、渡假村,甚至高尔夫球场。
在东方大学城开建的第二年就开始出现了债务危机,根据最初签订的银企合作协议,东方大学城开发公司获得了中国工商银行河北省分行3.1亿元的贷款。但在2000年对大学城项目进行重新评估后,河北省分行被中国工商银行总行下令停止向东方大学城贷款。
从建大学城二期工程开始,所有的建筑商就再也没有拿到过一分钱,因此而没有拿到工资的民工更是无数。
在大学城中央,有一个名为堤口村的城中村,这个村里常年住着近百名讨债的民工。其中包括孙吉庆兄弟,孙吉庆曾经身家千万,而现在,他的资产近乎为零,靠卖袜子为生。
出城潮
一些讨不到钱的债主有身带假炸药到已经开学的校园内逼迫大学城还钱的,也有其它方式试图自杀的,还有的会直接涌进学校,试图搬走电脑等教学用品的。
加之工程质量问题,一时间,入住院校和学生家长与东方大学城的摩擦投诉不断,一些院校甚至出现学生入校不久就要求退款、退学的情况。如此至2003年,一些 院校开始陆续撤离。大学城的债务也从2005年年末的总额18.69亿;上升至2006年的25.59亿;2007年年末负债总额则达到24.16亿。
廊坊市政府一看这无法收拾的烂摊子,只好将它推出去,2008年初,经廊坊市国资委批准,新加坡主板上市公司莱佛士教育集团出资约20亿元人民币收购了东方大学城99%的股权。
换了新股东后,学校原来每年向大学城管委会缴纳的每名学生1500元的教育资源费和1500元左右的住宿费不涨了600元。按这个标准,北京城市学院 5000名学生就需要多缴纳300万元,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的8000名学生则需要多缴纳480多万元。除此之外,大学的免费项目也在减少,在这里, 开水5毛一瓶,洗澡5元一次,足球场50元一小时。
这些更加速了一些学校的离城,大学城由高峰时的30多所高校,到现在只剩下了14所。人也减少了将近一半。
注定的不良债权
人说屋漏偏遭连阴雨,大学城本来就在惨淡经营,月初,教育部又公布数据显示,中国高考人数今年继续减少,自2008年的三年来已减少了100万。
一般来说,大学城建成后,对于建设资金的返还,主要通过以下途径:配套服务经营、后勤社会化服务、教师和学生公寓的出售与出租、校本部土地的置换、学生学费 收入和住宿费收入等。也就是说,学生是一切收入的来源。大学城的学生规模也就成为决定投资胜负的关键了。在这种学生越来越少的情况,这一赌注也就变得越来 越危险。
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教育产业化的运转模式一直是:扩招——贷款扩建——再扩招还债。在这过程中,有民间估计中国大学目前的欠债约为4000亿到5000亿元之间,就是保守一点的估计,也有2500亿。
民进中央副主席,原苏州市分管教育的副市长朱永新曾算过一笔帐,高校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学杂费和国家财政拨款,其中,财政拨款基本上用于学校人员工资的支出, 不可能有结余;收取的学费中,扣除那些国家明文规定了用途的部份,只能剩下54%。他说,即使这些钱全部用于还贷,恐怕也是杯水车薪。凭藉高校自身的力量 在规定的期限内还本付息几乎不可能,银行在向高校贷出款项之日起,这些贷款就注定会成为不良债权。
早在2003年,建设银行就对外发布了风险警示,谢绝对大学城的所有贷款。
欠下的巨款谁埋单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大学开始卖地还债,甚至有高校开始倒闭,2009年8月,位于上海松江大学城里的上海经贸学院就宣布,学校不再续办。
莱佛士曾经在2007年10月发表公告称,将动用内部资金或外部融资,以及集团在东方大学城取得的营收,4年内分4次、每年支付约5亿元来完成收购。当时廊坊市政府兴奋地宣称,东方大学城“二十多亿的债务黑洞有望在未来4年被填平。”
但至去年5月,莱佛士再次发表声明时,就将其对东方大学城的收购款延期了两年。这个在新加坡主板上市的企业,目前以四个品牌在亚太经营着28间学校。
来源:- 关键字搜索:
- 中国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