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与安南交涉之沿革
法国和安南的接触可溯及十七世纪初期,传教士已前来中南半岛。英法七年战争(1756-1763)后法国产生对安南的野心。当时,法国势力甫退出印度,转而将眼光投至中南半岛,重整旗鼓以对抗英国。1771年到1786年期间,阮文惠起兵消灭统治南部的广南王,广南王的外甥阮福映流亡,暗中活动,图谋恢复王位。法国乘机透过传教士百多绿(Pigneaux de Béhaine)与其接洽,引介阮福映和法王路易十六签订攻守同盟条约,惟不久法国爆发大革命,条约并未履行。
最后,百多绿自行召募少数法国军官及欧洲佣兵返回中南半岛,协助阮福映恢复王位,统一安南。尽管如此,法国的贡献有限,因为当时阮福映已攻下大多数的地区。法国和安南的蜜月期在嘉隆皇帝死后丕变,新王明命帝禁止法国人进行贸易,迫害传教士。此后,继位的安南王持续此一政策。
1840年以后,法国目睹鸦片战争英国打败中国,决定加强对安南的干涉。1843年起,法国以保护传教士名义,先后抗议、交涉,要求缔结保护传教士和贸易通商条约,但遭到拒绝。1847年,法国开炮击沈安南船舰,安南则宣布处死所有居留法侨,两国关系极度恶化。
1858年,由于安南持续迫害传教士,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Napoléon III)乃以此为藉口,组成法西联军侵略安南。战争持续三年,引发安南出现财政困难,而不得不签订和平条约。但是,安南国王弭平内乱后,无意履行条约,甚至向法国要求归还领土。1867年,法国再次藉口占领中南半岛西部三省,并确立在当地的统治权,名之为交趾支那(Cochin China),以西贡为首府。占领西贡后,法国将目光转向东京一带和中国西南部,强调若要发展交趾支那的经济,必须利用流经东京的红河,与中国西南地区进行贸易。
法国商人探险家杜平(Jean Dupius)自1871年开始进行实地调查,1873年,成功地将云南矿石运至河内。同时,中越边境的地方势力也参与争夺该地盐、矿物、军火等的贸易。因此,法国有了新的藉口涉入东京地方的纠纷,先由杜平占领河内,再由交趾支那总督交涉,最后,法国军队突袭占领该地。然而,由于法军将领安邺(Francis Garnier)战死,法、安双方签订和约,杜平被驱逐出境,土地归还安南。尽管如此,法国获得了更多权利,条约中规定法国在安南有内忧外患时应给予支援、监督安南外交事务、安南应聘雇法国陆海军教官、教员及技师、法军宜供给军用品,以及安南承认法国兼并交趾支那六州、宗教通商自由、治外法权等。该条约明确表示安南成为法国的保护国,安南君臣签订时是否真正理解该条约的意义,实颇有讨论的余地。1875年,法国驻北京公使将该条约内容告知清朝,并进一步要求清军召回进驻东京的军队,开设云南的口岸作为红河贸易入口。结果,在中越边境上,中、法正式有了面对面的冲突。
- 关键字搜索:
-
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