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先生的学习过程
童年启蒙
中山先生童年的生活是平实而惬意的,和其它农村小孩一样,要做一些砍柴、喂猪、放牛、下田的农事。除此之外,他最喜欢听大人们讲故事,村中老人所讲的太平天国、林则徐烧鸦片的故事都让他着迷不已,也对他日后的革命思想,有着深刻的启发。
七岁时,中山先生进入私塾就读。私塾的教法是一个老先生带着小孩们背书练字,没有固定的课表与科目,以”三字经”、”千字文”之类的传统启蒙读物为主。他对这种教学方法感到不适应,便请老师解释书中文义;老师原本勃然大怒,因为千百年来所有的老师都是这样教导儿童的;后来觉得他的求学态度是对的,于是才开始讲解书中的涵义。
十岁时,中山先生转入陆氏祖祠念书,跟着一位王先生学四书五经,因为老师教学严格,所以学业进步很快,可惜一年后王先生就生病过世了。在陆氏祖祠里中山先生认识了陆皓东,两个人成为无话不谈的好友。日后陆皓东参加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运动,在广州之役殉难,成为国民革命牺牲生命的第一人。
十一岁时,中山先生在郑帝根先生的私塾中念书。一天放学,他看到一群小孩围着一位正在讲故事的老公公,听讲太平天国的故事,这位老公公名叫冯爽观,曾是太平天国的老兵。中山先生对太平天国非常感兴趣,提出很多问题,老人也一五一十的回答。十三岁时,中山先生念完了四书五经,对新知识充满好奇,私塾的教法已不能满足他广大的求知欲。他听说邻县有位牧师有张世界地图,便想看看地图是什么样子,虽然最后没能看到,但中国之外的广大世界与新奇事物已激起了他强烈的好奇心。
出洋学习
十三岁那年冬天,大哥德彰先生从檀香山回乡。他这次回来除奉父命结婚外,也要招募工人到檀香山;因为经商成功,德彰先生不但富有而且见识广博。第二年,中山先生十四岁,与母亲到檀香山探访德彰先生,这是中山先生第一次出国,他们乘坐一艘名叫”格兰诺克”的英国轮船。这次旅行,中山先生感触很多,他写着:”随母往夏威仁岛,始见轮舟之奇,沧海之阔;自是有慕西学之心,穷天地之想。”因为轮船的奇妙以及海洋的广阔,让他有学习西方科技、研究天地奥妙的决心。
中山先生到檀香山后,曾在大哥经营的米店里帮忙,之后进入”意奥兰尼书院”就读。起先,他一句英文也听不懂,老师所罗门美厚拉便让他在课堂里静听十天后才教他字母及拼音;这种教法让中山先生很容易进入状况。中山先生用功地学习西洋自然、算术、法律、经济、政治等各种知识,这与他以前所受的传统中国教育有很大不同;并且他也开始思索中西两方的差异性。
一直蓄着辫子的中山先生在学校中常常被同学戏弄,虽然有些同学劝他剪掉辫子,但他却认为:辫子是满清政府造成的,如果要洗刷这耻辱,单靠一个人剪掉辫子并不够,必须全中国人民一起剪除才有意义。此刻中山先生的心里,逐渐蕴酿着推翻满清的意向;正如”意奥兰尼”在当地土话中的意思──”天空飞鸟”,在这里接受新式西方教育的中山先生,也正像空中飞 。
回乡省亲
中山先生十七岁时以第二名优异成绩毕业于意奥兰尼书院,由夏威夷王颁发英文文法第二奖。之后进入奥阿厚学院就读,他计划在奥阿厚学院毕业后便前往美国留学。另一方面,中山先生也对基督教义深感兴趣,尤其佩服耶稣救世、博爱、平等的理念;可是德彰先生怕他信了洋教会被双亲指责,所以要他回国。
阔别五年,回到翠亨村的中山先生已经十八岁了。家乡的一切并没有太大改变,村中小孩仍在私塾背死书、官吏仍在欺负老百姓、外国人仍在欺压中国人。国父向村民讲述夏威夷的一些见闻,也告诉他们华盛顿、拿破仑的事迹;他批评时政,批评朝廷,甚至为了破除迷信,把北帝庙中神像的手指打断!但是破坏神像的举动引起村民的不满,中山先生的母亲杨太夫人在赔了十两银子后,便让中山先生暂离家乡到香港求学。
香港习医
国父在广州博济医院附设医科就读之校址原址国父在广州博济医院附设医科就读之校址原址康德黎康德黎国父与在香港西医书院就读期间朝夕相处倡谈革命时称”四大寇”的友人杨鹤龄、国父、陈少白、尢列国父与在香港西医书院就读期间朝夕相处倡谈革命时称”四大寇”的友人杨鹤龄、国父、陈少白、尢列 清光绪九年(1883年)冬天,中山先生进入香港拔萃书院学习英文,认识了喜嘉理牧师,并受洗为基督徒;一年后中山先生转学至香港中央书院(后改称皇仁书院)。此时德彰先生因为中山先生信仰基督教及打坏佛像两事而气愤不已,便要他不可妄为,否则要把原本分给他的一半财产收回。中山先生因不愿放弃理念及信仰,于是到檀香山办理归还财产的手续。 事后德彰先生觉得自己似乎太过严厉,便寄了一大笔款项给父亲,作为中山先生的学费。之后,中山先生接到父亲来信,要他回乡成婚,十九岁的中山先生便回乡迎娶小他三岁的卢慕贞女士。三个月后,中山先生回到香港,完成中央书院的学业,并立志成为医生;他认为这是最易获得大众信任,且可走入各个阶层的行业;于是决定以医生身份做为宣传革命的掩护。 二十一岁时,中山先生在广州博济医院附设医科学校习医,也开始暗中宣传革命,当时许多同学都认为中山先生的论调很古怪,但同学郑士良却很支持他。一年后,中山先生转到香港新设的西医书院就读,教务长是英国人康德黎先生;其后中山先生于伦敦蒙难时,就是康德黎倾全力营救而脱险。
在西医书院五年多的求学时光,中山先生经常高谈阔论,批评满清朝政。当时与中山先生非常要好的同学有陈少白、尢列、杨鹤龄,因为四人常聚在一起谈论中国的前途,畅言革命,这在当时是不被政府允许的,所以有人就以”四大寇”来称呼他们! 整体而言,孙中山先生的求学过程算是相当多采多姿的,除了传统中国的私塾教育外,也留学英美,充分体认了西方教育的优点,这在当时是相当不容易的,但也因此,让孙中山先生有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四周发生的事情,同时也深切了解中国的未来,一定要走民主、自由的道路。 这一段学习过程,对孙中山先生后来积极投入革命救国的志业,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 关键字搜索:
-
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