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陶瓷史上的“第一抹浓妆”(图)

铜官古窑釉下彩

 2010-05-31 20:45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中国陶瓷史在唐代选择了铜官古窑(今湖南长沙附近)来完成一次历史飞跃:釉下彩由此诞生了。这划时代的发明彻底打破了当时陶瓷生产“南青北白”的格局,中国陶瓷从此真正开始了色彩斑斓的时代。

历史中国陶瓷史上的历程之作

长沙窑址位于湖南长沙市望城县铜官镇,所以旧时有着“铜官窑”之称。该窑址在1956年首次被发现,随后在1964年及1983年分别经历了两次较为全面的挖掘。研究发现:长沙窑实是在我们较为熟知的——“未有湘阴先有窑”湖南湘阴岳州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早在汉、三国时期岳州窑就有生产瓷器,在唐、五代达到巅峰,主为青瓷。其虽产量不能与同时期最著名的青瓷窑——“秘色窑”即越窑相比,但也在陆羽《茶经·四之器》对当下六大名窑时评中,被论“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洪州次”而列四席,显赫一时。《水经注》载:“铜官山土性宜陶”,在岳州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铜管古窑随后成为了唐代南方最重要的窑口之一。其对釉下彩绘发展直接为唐以后的彩瓷发展奠定了基础,是我国彩瓷工艺的里程之碑。

北方唐三彩的工艺无疑直接影响了长沙窑的制作水平和技巧。盛唐开元、天宝年间,社会经济发展达到鼎盛。唐三彩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兴起,其工艺技术,特别是青釉绿彩彩釉和模印贴花装饰工艺,随着南移的影响,被长沙窑吸收并加以改进,由此出现了釉下彩。发展到中唐时期,在多色釉烧成功的基础上,长沙窑烧制的釉下彩瓷品,多以格言警句与五言、六言句为内容的书法题字装饰,为中国瓷器烧制开启了一个新的形式。在2006年9月的嘉德瓷器工艺品专场中就有一件受人瞩目的唐长沙窑褐彩题“相思”诗注壶。壶身有行楷书五言诗题:“一别行千里,来时未有期,月中三十日,无夜不相思。”可见长沙窑题风盛行。

“安史之乱”以后,北方陆上交通受阻,南方海上的陶瓷之路发展,此消彼长间促进了长沙窑陶瓷器的大量外销,西方的波斯、大食等国商人不绝往来的同时,也带来了西方的艺术,以致长沙窑瓷器中具有西方特点的制品出现。

来源:网文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