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谜钻石传奇 (图)
图:罗兹曾控制世界钻石业90%业务的戴比尔斯钻石帝国
钻石稀有而无价,代表着尊贵与永恒的爱情。在这些闪亮概念的背后,却有一个低调的名字:戴比尔斯。有报道指出,钻石的产量其实非常丰富,只是戴比尔斯集团依靠资源垄断和广告营销,将钻石捧上奢侈品的最高宝座,塑造了一个经典的神话。
钻石作为小众市场的身份象征已有数百年历史。人类一直都喜爱闪烁华丽的石头和金属,印度王室更认为钻石是神明的家园,但其实西方人历来只对红宝石、蓝宝石及其它宝石感兴趣。
1888年,南非的英国殖民领袖、狂热的理想主义者塞西尔.罗兹(Cecil Rhodes)和他的同伴们创立了戴比尔斯公司。成立这家公司的目的,是为了垄断规模日益庞大的南非钻石矿,控制产量,维持钻石价格的稳定,因为其实钻石的产量,在正常情况下非常高。
钻石卡特尔
这家公司却成为20世纪最成功的卡特尔组织。当黄金、白银、铜、橡胶和谷物都随着经济局势而大幅波动的时候,钻石的价格却在大萧条后一直保持上扬。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戴比尔斯牢牢掌控着钻石的定价权。它控制着全世界超过90%的钻石矿,以及遍布全球的钻石贸易公司,后者也就是赫赫有名的“DTC”。
上世纪20年代,奥本海默家族成为戴比尔斯集团的真正控制者。这个古老的犹太家族决定赋予钻石更多的含义。当时,因为欧洲正濒临战争,美国成了戴比尔斯可以 开拓的惟一市场。但美国人习惯购买个头小、质量差的便宜钻石,在美国出售的钻石均价只有80美元。奥本海默家族希望N.W.Ayer公司通过广告攻势,在 美国公众中树立钻石的新形象,说服他们为这些闪闪发光的小石头付出更大的价钱。
N.W.Ayer 公司提议,应当加强钻石与“浪漫”的联系,因为90%的钻石都是年轻人在订婚时购买的。必须给他们灌输一种观点:钻石越大,证明爱得越深。他们建议使用电 影这种新的媒介,影星是大众追求浪漫的楷模,将用钻石来表达自己坚不可摧的爱情。同时还要给杂志和报纸提供故事和社会照片以强化钻石与浪漫之间的关联,这些故事强调名流们送给他们爱人的钻石大小,照片引人注目地展示带在贵妇们手上的闪闪发亮的石头。
神通广大的戴比尔斯甚至请动了英国的伊莉萨白女王,欧美媒体广泛报道了女王的“南非之旅”,在那里她访问了几家钻石矿藏,并接受了奥本海默亲手献上的钻石。
到1941年,这场广告攻势已经取得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成效。美国的钻石销量自1938年以来增长了55%,一举扭转了前期钻石销售下滑的趋势。
1947年,一名年轻的撰稿员格雷蒂更创造了获《广告时代》杂志票选为20世纪最持久的广告宣传口号:“A Diamond Is Forever”(钻石恒久远,一颗永留传)。
婚姻与钻石之间的现代联系就此诞生。从此,西方人只要想结婚,就自不然会花掉一、两个月的薪金来买一颗钻石。现在,有七成半英国准新郎都甘于受骗,非给他们的未婚妻买钻石订婚戒指不可。但其实这种现象在1930年代以前非常罕见。这听起来彷佛源自爱德华时代的礼仪,但事实上是源自广告所灌输的概念。
- 关键字搜索:
-
解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