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豪华简历是无奈而赤裸的择校名片

铜版纸、全彩印刷、装订成册,厚达数十页甚至一两百页,制作成本数十元乃至上千元……这是温州一些小学生的豪华简历,比大学生求职简历还要煞有介事。它们是小学生升初中的自荐材料,希望给报考学校留下好印象。不过,不少学校表示,他们更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是包装豪华的简历(5月22日《都市快报》)。

小学生制作“豪华简历”绝对不是个案。上海、武汉、南京都曾出现类似现象。毕业前一个月,是小学生“豪华简历”呈现的高峰期。尽管教育界人士明确表态,“豪华简历”作用不大,他们更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但家长却还是不死心,宁愿花这笔“冤枉钱”。

小学生制作“豪华简历”,其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进入重点中学就读。重点中学的教育稀缺资源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够享受的,比拼的就是学生的素质和昂贵的择校费。说到底,“豪华简历”只不过是外在的“敲门砖”,只不过是昂贵择校费的一个副产品而已,在增加筹码的心理作用下,想要杜绝“豪华简历”,恐怕是不可能的。

小学生的“豪华简历”,是对教育资源分配不平等的“投诉状”,虽然教育公平是每一个公民的“内心希望”,然而,在现实中,要想实现,似乎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教育从来都是等不起的,为了让孩子能够有一个高的起点,制作“豪华简历”就成为家长“预算内”的成本。

其实,制作“豪华简历”的家长,往往是无权者。如果是一个手握实权的家长,恐怕根本用不着如此煞费苦心。广州小学招生报名15日开始,据工作人员介绍,今年择校费已经涨到10万元,但是,有钱也不一定行,最好能找上面要个“批条”。“批条”是什么?就是权力,就是特权。在权力的操纵下,拥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孩子背后往往站着的就是“官家长”。

“豪华简历”,其实很可悲,花费了不菲的钱,却不一定被学校看中,更悲哀的是,远比不上权力“批条”。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