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的杜涛,是武汉惟一一个由大学老师改行当城管的人。华科大毕业后,当了5年华科大文华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老师,离开高校前是学生管理科科长。2009年5月,他参加全省公务员招考,去年底成为洪山区城管执法局梨园街中队的队员。(《武汉晚报》5月20日报道)
人生而平等,职业也无贵贱之分。大学老师转行当城管,网上的非议不少。假如杜涛当的不是城管,而是其他公职部门的公务员,或者进了公检法机关,这个新闻还会有这么大的动静吗?只能说,城管部门的口碑,和大学老师这个身份连在一起,才有了如此强烈的反响。多数人看到了大学老师该不该当城管,忽略了另外一个深层的问题,这就是大学老师为何要转行?
转行的大学老师绝非杜涛一个。以笔者所在的高校为例,仅法学专业老师转行当公务员的就有二位。转行后的他们,后悔的不是自己转错了行,而是觉得转行得太晚了。有位到税务部门工作的大学老师,很自豪如今的职业——收入增加就不说了,从衣食住行到社会地位,觉得今非昔比!
表面上看,大学老师转行为的是追求丰厚、可观的福利待遇。事实上,福利待遇只是一个诱因而已,这并不是大学老师转行的真实动因。如所周知,大学老师在工作时间方面的弹性较大,自主支配的时间较多,这种自由令多少人向往,也是当代社会幸福指数的重要考核指标。试想一下,对于衣食无忧者来说,还有比这种自由更有吸引力的东西吗?大学老师羡慕公务员,除了物质利益方面的因素之外,更多是高校的线性管理体制所致。大学老师的待遇民工化,不兼职、不走穴养家糊口也有压力;大学对教师的管理企业化,考核教师的条目之繁琐,堪称世界领先;任何一个指标完不成,就面临被扣钱的危险,哪怕你被考核为优秀只要有未达标的考核指标,对不住,想领走自己的基本津贴,那得看领导愿不愿意以人为本了。在企业化管理模式下,不少地方的大学老师变成了十项“全能冠军”,既得教书,还得编写教材,还得搞教改,还得写专著,还得发高档次的论文,还得申报项目,还得获得省部级以上的评奖,少一个都可能被鉴定为不合格。
难怪有人说,我们终于知道为什么北大清华不行了,他们的老师还不如地方大学的老师如此“全能”和“优秀”,北大清华能跨入世界一流吗?转行,摆脱现状,成为一种新的渴望。所以,大学里招聘个科长,博士、教授报名的都不罕见,当了官就可以不用被苛刻考核,就可以享受公仆待遇。当不了校内的官,和毕业生一起参加公务员考试,转行当公务员何尝不是一种人生的转折?杜涛,不过是考上了公务员,却阴差阳错被分到城管部门而已。
古今中外,除了个别国家的某些非正常时期,教师的地位被公认较高。不少教授出国回来,最大的感受是到国外一说自己是教授,受到的尊敬更多。我们的大学老师,享有的尊严有多少,与中国大学的未来命运息息相关。如果“教师很多人才被教育体制埋没了”,“连一个大学的老师都想转行,说明中国的教育非常的‘成功’”。长此以往,“ 中国这样下去还能有什么创造力”?(引号为网友的话)
来源:- 关键字搜索:
- 大学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