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喻户晓《小兵张嘎》──让解放军退休(图)
电影海报
《小兵张嘎》
张嘎小朋友名不见经传,在中共的党史资料里找不到他,但御用文人们硬是把他的事“整理提高”,拍成电影,使他成为家喻户晓的抗日小英雄。
实话说,影片《小兵张嘎》里饰演张嘎的小男孩,真是一块演员的料。他可以把一个少年儿童制服成年男子,而且三次制服不同的成年男子这样一件几乎不可能的事,演得活灵活现,真实得天衣无缝,吾辈都信以为真。如果当年参赛,拿他个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是没有问题的。
有一首红歌唱到:“我撂倒一个、俘虏一个,缴获他几只美国枪……”。这算不了什么。和张嘎比起来还差一截,张嘎是实打实地撂倒一个、俘虏两个,缴获了两只手枪一支步枪。岂止是小,简直是大英雄。
影片里的张嘎小朋友,看上去只有十二、三岁。在奶奶被日军龟田小队长杀死后(日军的小队长好多都叫龟田的),小张嘎“化悲痛为力量”,背起行装就“找部队去”,要为奶奶报仇。他当然是去找共产党八路军。如果他投了忙于和日军厮杀的国民党军队,即使他撂倒一个班的日本鬼子、俘虏两个排的伪军,他也成不了中共眼里的英雄。还有可能作为国民党特务在解放后给“镇压”了。
找到部队后,张嘎第一次执行任务是和游击队员罗金保一道摆摊卖西瓜,待日军翻译官“胖翻译”来买瓜时将他活捉。等着等着,胖翻译果然只身一人前来买瓜(他们想等谁谁就会来的)。看着胖翻译脚上那双铮亮的尖头皮靴,我真希望小张嘎离他远一点。被他踢一脚,至少要躺床上十天半月,踢中要害,将来就别想娶媳妇了。而且,张嘎身上除了那把木制假枪外,就只有面前那堆西瓜了,用西瓜砸胖翻译,肯定被他躲开,毕竟是职业军人嘛。何况,胖翻译的手枪就在腰间,伸手拔枪应该只需半秒钟。
就在我这样想时,张嘎捧起西瓜砸向胖翻译,其后一跃而起,窜到胖翻译身后,拔出木制假枪,顶住胖翻译的腰说:“不许动,举起手来!”并伸手从胖翻译的腰间取下手枪,这一切都发生在我预估的 “半秒钟”里,真是神速啊!
这一次有罗金保在场,不能全算张嘎的本事,下一幕就不同了。那是在一场伏击战的尾声,伪军官在河边逃跑,小张嘎在岸上追赶。军官手上有真枪实弹,张嘎手上只有木制假枪,双方实力对比如此悬殊。只见军官频频开枪,都被小张嘎躲过(共军都有躲子弹的本事)。军官的子弹打完后,我担心一时冲动的张嘎会跳下去和对方肉搏,毕竟他初生牛犊不怕虎(不怕还不怕,但那虎还是会吃人的)。须知那军官一拳一脚足可把小孩打昏,何况,他那把空枪敲下来,脑袋就是个大洞。
正想时,小张嘎飞身而下,与军官近身肉搏。很快就夺了对方的枪,将其俘虏。一点也看不出儿童与成年的区别,更看不出职业军人与普通百姓的区别。现在奥运会和锦标赛之类的,分什么青年组成年组、轻量级重量级,完全是多余的。
张嘎最后一次“收拾”成年人,是在他被捕之后。当时他被关押在炮楼下,由一名伪军士兵看守。突然战火滚滚,浓烟把他们两人熏得够呛。张嘎趁势举起木凳砸向伪军,只一招就把他给干掉了。
用张嘎这样的未成年来抗日,实在是绝妙的办法,未成年嘛,即使犯罪也不治罪。你看张嘎被捕之后,伪军官要枪毙他,龟田制止说: “他的,死了的不行的。”
不止是张嘎,还有什么红小鬼、小冬子、鸡毛信娃娃……,还有成千上万的儿童团,弄得日本鬼子在中国呆不下去,只得灰溜溜地逃回日本。
我一直对毛主席有个意见:既然我们利用张嘎式的儿童团,打败了强大的日本帝国主义,为什么不用儿童团收拾腐败的国民党呢?在伟大的解放战争中,儿童团都到那去啦?为什么都消失了呢?我们解放区里的儿童团少说也有几百万,一个收拾三个,早把国民党歼灭了,无需三大战役、也无需百万雄师。
我对第三代第四代领导人也有同样的意见,那几百万解放军全都可以退休嘛,节约下来的经费可以全部投入的社会主义建设上去。戍守边疆,保家卫国的事,全都交给儿童团。又省事又省钱,何乐而不为呢?
- 关键字搜索:
-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