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晓康︰长安街血肉横飞之谜
——从“姚监复疑问”接茬说

中国的政治冲突,由于专制模式的非程序、黑箱操作、权力倾轧等属性,而注定走向代价最高昂的选项。

“赵老,对不起,我完成不了你交给我的任务!”姚监复在《动向》三月号如是说,这任务是调查“六四是否武装政变”,对姚兄而言,自然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务”,但他针对性的质疑,拓宽了“军事政变”这个思路,我们不妨顺藤摸瓜。

姚 监复提出了至少十二个问题,我们或可称之为“姚监复疑问”,其核心是“邓小平为何调动二十几万大军”围困京师,因为无论对付赤手空拳的抗议学生,还是指 挥不了一兵一卒的赵紫阳,皆无必要,而只有一个可能︰为防范杨尚昆与赵紫阳联手发动“军事政变”,于是另派大军对前线的戒严部队实施包围,成为督军,以逼 使杨尚昆,抛弃赵紫阳,执行镇压。

“武装政变”的实质便在这里

这是一个大关节,勾连、照应前因后果,在真相尚未水落石出之前,看似一个破解种种疑团的说得通的答案,其关联性非同小可︰

—— 邓对杨家将的防范,无疑在防杨与赵紫阳的结盟。我们虽然至今对此没有任何史料,杨赵两人事后也不会再认可,但是任何政治密谋都不可能不留下痕迹,更遑 论如此的惊天血案?杨尚昆日后坐上国家主席交椅,临死前竟呼吁“重新评价六四”,但他不会要求“调查是否武装政变”;赵紫阳就不同了,他若不能与杨尚昆结 盟而赢得天下在先,便只能沦为杨尚昆与邓小平媾和的牺牲品在后,于是他要追究“武装政变”,便在情理之中。

——再朝前推一步,设若邓小平 没防杨尚昆这一招,而放心叫他们兄弟主持戒严呢?姚监复对此已作了一种预测︰三十八军于六月三日午夜一时开进广场,突然掉头 支持学生“爱国运动”,赵紫阳也神奇地出现在纪念碑底下,“叶利钦跳上坦克车”的模式就在北京出现了。很遗憾,北京不是莫斯科,不是因为赵紫阳不是叶利 钦,而是因为中国还有邓小平,而苏联已经有了一个戈尔巴乔夫。这些区别至关重要,它其实就是“六四”可以引发“苏东波”浪潮而未能掀翻中共的底蕴。

—— 事态往后的发展,更是扑朔迷离。杨尚昆虽讨得“戒严”令牌,北京如囊中垂手之物,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他也看到天下民意已昭然于广场,邓小平沦为 “垂帘听政的西太后”,取而代之,不在此时,更待何时?但是,杨毕竟是跟毛泽东玩过的主儿,任何时候都会留一手,而且邓小平当时曾消失了一阵子,谁也不知 道他去过哪儿,最终令杨尚昆不能“黄袍加身”者,究竟是元老们的反对,还是他那身后庞大的督军?“武装政变”的实质便在这里。

至今未见国人追问的“疑点”

—— 至今未见国人追问,中共“武力驱赶”广场学潮,有种种途径和手段可供选择,为什么竟搞成了最血腥、愚蠢的屠城?“戒严部队”由北京军区司令周依冰指 挥,堵在城郊周围两个多礼拜,迟迟不能启动杀戮机器,邓小平等所有中共领导人皆隐藏不显身,中国最高权力几近真空,而真空中则是紧锣密鼓的权力交易,至六 月三日深夜大开杀戒,长安街血肉横飞,这是不是因为杨家将起初另有图谋而并未作好镇压准备,后来媾和达成、又自觉被大军包围,只好横下心来、一路杀进去? 唯有这个思路才能解释,为什么长安街上的高中生蒋捷连、王楠,会顶替了纪念碑底下的柴玲、李录去死;也就是说,中国的政治冲突,由于专制模式的非程序、黑 箱操作、权力倾轧等属性,而注定走向代价最高昂的选项。

还可以引申的是,导致这个最悲惨的结局、所谓中国社会的整体失败,并非如许多评论 者所指出的,是由学生的“不肯妥协”酿成的,当中共高层权力面临重新洗牌 之际,学运妥协不妥协,已无足轻重;或者说,广场作为一个所谓“乱源”,恰是邓赵杨李(鹏)也包括军方均乐意加以利用的一个渊薮,而在这个权力结构中,民 间的任何势力尚无讨价还价的资格;假如做一个比较搞笑的预想,即在五月下旬中国权力真空的那十几天里,共产党正忙于幕后讨价还价,此时广场上的学生竟突然 全数撤空,那么整个中国舞台将昏厥,接着会上演一套全新的戏码。

本文留言

作者苏晓康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