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灾可能是明朝灭亡的重要因素

据法新社华盛顿22日报导,当天公布的树木年轮研究,为亚洲过去1000年至少4次大旱灾提供迄今最详细的纪录,其中包括1644年导致明朝灭亡的干旱。

过去15年为这项研究所搜集的资料,预料可帮科学家瞭解气候变迁如何造成大规模气候乱象。

根据哥伦比亚大学拉蒙-多哈堤地球观测站(Lamont-Doherty Earth Observatory)科学家表示,亚洲季风雨量的任何剧烈变化,都可能具有严重的社会经济后果;季风带来的雨水有助作物生长,供养全球近半人口。

科学家在全亚洲对数千棵老树进行采样,画出过去的旱灾分布情况及其相对严重程度。其中1次发生在1870年代末期,导致数千万人饿死。

负责观测站年轮实验室(Tree Ring Lab)的报告主要作者库克(Edward Cook)指出:“全球气候模型不能准确模拟亚洲的季风,这些局限已妨碍我们在地球暖化时,为未来可能出现的快速而且无预警的变动预作规画的能力。”

这项研究出炉前,亚洲搜集到的可靠仪测资料─例如气温、累积雨量与风速─只回溯到1950年。研究报告刊载在明天出刊的“科学”(Science)杂志。

科学家指出一些证据,说明季风改变至少有部分是因海面温度的变化而产生,他们也怀疑,全球暖化可能影响甚至加强这些环流,但这点无法确认。

树木年轮纪录显示,气候可能是1644年明朝灭亡的重要因素;部份中国历史文献已指出当时的旱灾是500年最严重的一次,现在年轮更提供了佐证。

根据研究,那次干旱发生在1638年到1641年间,靠近北京的东北部情况最为严重。据信这次旱灾激发农民叛乱,最终导致明朝灭亡。

中国南部目前遭遇近百年来最严重的干旱。

降雨量决定部份树种的年轮宽度,研究人员踏遍亚洲寻找老得足以留下长年纪录的树木,他们造访超过300个城市,并到西伯利亚、印尼、澳洲北部、巴基斯坦、东至日本。

夏威夷大学气象学家王斌表示,这些年轮地图对预测季风极为珍贵,由于有详尽的空间与纪录年份,让预报员能察觉短期和长期的曲线。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