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困境中期待明天的北京蚁族

25岁的小孙大学毕业后与同学蜗居在北京近郊,不满两坪大的公寓房间,三个正值青春的女孩分摊房租也分享生命。小孙是去年以来被热议的“蚁族”一员,生活虽然艰辛,却在必须斤斤计算的生活中期待着明天。

去年底以来,名为“蚁族”的书引起各界对这个族群的注意。书中描述中国1980年代以后出生的年轻学子,过关斩将取得大学文凭后,却因就业不易,无法谋得良好差事,而聚居在大城市的边缘。

来自山东威海的小孙是典型的蚁族成员。大学毕业了2、3年,但一直没有找到理想工作,专攻英文的她目前在一家补习班工作,月薪人民币1800元(约台币8300元)。

因为收入菲薄,小孙与两个大学同学住在北京近郊五道口附近的一幢老公寓房间,大约两坪的房间,摆了包括一张上下铺在内的三张单人床。

扣掉房租与水电瓦斯等开销,每个月小孙可支配的金钱只剩下1300元,必须小心地计算每一块钱的花费,否则生活将无以为继。

但与此间媒体披露的一些蚁族不同的是,长发披肩、双颊红润的小孙对未来非常乐观。她正在准备一项资格考试,期待、也认为通过资格考、拿到证书后,可以找到比现在好的工作,生活也可以一步步改观。

离北京市中心更远的唐家岭一带聚集了许许多多的蚁族,唐家岭也此而闻名。当地市容破败、人口密集、房屋混杂、道路狭窄,在蚁族话题热炒后,地方政府已经决定展开整体改造。

比小孙年纪稍长、住在唐家岭、从事资讯业的小刘上班地点在市中心,每天搭地铁上下班,繁忙的工作加上长时间的通勤,脸上透露着几分疲惫。

小刘不肯透露赚多少钱,但表示每个月房租要人民币600元。未来唐家岭进行整体改造后,老旧房子都要拆掉,他计画搬到工作地点附近,但如此一来房租要暴涨到2000元,他正在为此伤脑筋。

虽然被生活压得有些透不过气,但小刘也跟小孙一样,选择待在这个生活指数愈来愈高的城市,理由只有一个:“北京机会总是比老家多”。

在蚁族的话题热炒前,多年来许多在北京漂留、年届30的蚁族最后还是选择回归家乡,虽然老家只是二、三级城市,与北京不能相比,但生活瞬间减压,也可享受到蚁族在本地没有的安宁与舒适。

蚁族的处境实际上反映出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对许多社会新鲜人来说,毕业真的就是代表失业。

官方估计,今年的中国各大学毕业生人将达630万,若加上历届没有顺利找到工作的人数,今年约有700多万大学毕业生等着就业,“宏观层面就业形势严峻”。

1990年代末期,中国实施教育改革,大学开始扩招,导致过去10年大学毕业生激增,2009年约有610万大学生毕业,比上年多出近50万。

但是在另一方面,由于观念、人才与产业结构失调、城乡的差距,导致大学生毕业后立即出现就业难题,就像小孙与小刘,情愿在北京过着蚁族生活,也不愿选择离开这个让他们又爱又恨的城市,挣扎在城市的边缘期待着明天。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