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望楼价而兴叹:老海归们都买不起北京上海的房子!

 2010-03-31 22:49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经济最基本的规律和价值体系,是由市场的供需关系所决定。要增加某一个产品的销售,取决于对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以及合理的价格体系。目前来看中国房地产的需求不是问题,但价格是一个巨大的问题。作为世界标准房地产的定价规则,房价应该是一家人全年收入的5-7倍是正常的,一旦超过7倍,那么房地产的价格开始有了泡沫的嫌疑。

现在上海北京等地的房价已经飙升到了一家人收入的20-30倍,就连房价波动相对最冷静的广州地区,房价也达到了当地人收入的15倍的水平。相比较如今处于经济衰退的发达国家如美国,家庭中线收入差不多为4万5千美元,而房价现在不过是11万美元,房价与家庭收入之比最多就是3倍而已。

中国房价相对老百姓收入相比较,中国房价之高,已经无法用泡沫来形容了。

我的同学从东京、纽约、香港回到上海,一致认为,上海的房价基本上和上述三个城市很接近了。不用和东京纽约比,香港大学生本科毕业后,一般一个月税前工资就有一万港币(9千多人民币)而且是13个月的工资,香港的个人所得税的平均税率只有12%,最高税率只有17%。而国内大学生毕业后的工资水平在上海一般只有2000-3000每月的水平,大陆的所得税税率要超过香港所得税率的10-20个百分点,而且我们大陆高税率起征的收入数额,远低于香港,同样收入水平,大陆老百姓交个人所得税要高出香港人至少50%。

上海内环内一些的一个150平米的公寓,总价差不多450万,折合美元(1:7计算)65万美元,这么一笔数额,可以在美国高收入的新泽西州,轻松买下一个四卧室的三层小别墅还能带一个半亩的院子。顺便说一下,新泽西州在美国是收入排名前三的州,是纽约曼哈顿的“后花园”。还有,美国的房子买了之后土地和房子的拥有权是可以传代,没有70年使用权这样的限制。

我的同学,包括我本人在内,一致认为如今在北京上海,即便像我们这样在欧美和国内工作了十多年的老海归,在美日欧当地,都属于较高收入之列,而且我们都保留着中国人积蓄的良好习惯。可以我们的实力,都买不起上海北京当地的房子。

按照一些国内经济学家的说法,买房就是爱国。按照这些经济学家的观点,我们都属于“不爱国”的海归一派。不是我们不爱国,而是我们实在买不起。因此在上海我只能租房子,虽然一个月的租金,要比现在大学生硕士毕业的一个月工资都要高,但也远远比买房子压力小多了。

在这样的房价,对于收入远远低于老海归一派的中国白领来说,投资完全谈不上,就算凑一个首付,都要两代人的积蓄大部分甚至全部抛进去,而且未来20年还要一个月背负一万元甚至更高的按揭,三代人都被拖入了“房奴”的行列。我可不想让我的老爹老妈为了我的按揭而天天愁眉苦脸的。

更不用提,经过了上海“面包房”倒塌事件以及在北京看到的不少新房子开裂、漏水、地陷等现象后,自己根本不敢用自己辛辛苦苦的血汗钱来买这样的房子。国外的房子质量,和市场房价是成正比的。而在国内,国内的亲戚都告诉我,如今越是新的房子越要当心质量问题。

我们国内的收入水平远远低于国际水平,但我们的房价水平却处在国际的上游标准,这样的房地产价格、质量和老百姓消费水平,还能维持多久?

来源:新浪网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