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家发现类星体起源于大质量星系碰撞
中心隐藏着类星体的星系
图片来源:: NASA/ESA/Hubble Heritage (STScI/AURA)/A. Evans (U.VA/NRAO/Stony Brook U.);
E. Treister/K. Teramura (IfA/U.HI)
据2010年3月25日科学杂志在线报导,经过分析200个遥远星系的红外线,可见光和X射线的观测数据,天文学家发现类星体起源于两个大型星系的碰撞和它们的中心黑洞的融合。新的观测还显示这类碰撞比原先认为的更加普遍。
类星体在上世纪50年代被发现,全称是类星体天体(quasi-stellar objects)。类星体的大小和太阳系相仿,但是它发出的光却远强于一般星系,而且能持续上亿年。多年来,天文学家一直在研究到底是什么机制使类星体能发出这么强烈的光。他们首先怀疑是因为星系中心黑洞吞噬星系中心附近的物质所至。但是很多有中心黑洞的星系,比如我们银河系,并没有类星体。
上世纪90年代,一些天文学家注意到被庞大尘埃云笼罩的一些星系中心也似乎发出和类星体相似的能量后,开始怀疑可能有很多年轻的类星体被尘埃遮挡住了。
夏威夷大学檀香山分校的天文学家埃塞基耶尔.德累斯特(Ezequiel Treister)从一万张哈勃星系照片中选出200个星系,用钱德勒和斯匹哲望远镜分别在X射线和红外线波段观察它们被尘埃云遮挡的中心区域。新的观测显示所有这些星系的中心都隐藏着类星体,而且从星系的形状判断,这些类星体全部起源于两个星系的碰撞和中心超级黑洞的融合。
这一研究结果已经发表在2010年3月25日的《科学》杂志在线版上。
参考资料:
http://news.sciencemag.org/sciencenow/2010/03/galaxy-collisions-give-birth-to-
.html
- 关键字搜索:
-
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