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警方在中小学安排卧底若争议

为了应付校园暴力和杜绝校园“不良信息”,昆明市公安局和教育局在中小学生中设立“治安小信息员”制度,引起了舆论的争论。有评论认为,警方在中小学校园中安排卧底的做法并不妥当。

昆明是公安局和教育局最近下发文件,要求市内中小学每个班级都要安排两到三名“治安小信息员”。北京的新京报报道说,这些小信息员的责任,是收集校园暴力、侵财犯罪、手机淫秽信息、周边交通信息和校园不良青年活动的信息,以供公安机关和教育部门全面掌握校园动态。

而当地媒体的报道说,当局设立小信息员制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收集不良青少年活动的情况,当局将会把所谓“问题学生”送入当地的专门学校进行法制教育。

广东中山大学教育心理学的郭丽教授表示,最近几年中国中小学的校园暴力确实有增加趋势,她认为当局是为了保护大部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而采取相关措施:“为了维护社会的治安, 大陆这几年校园暴力是蛮多。有的时候它确实是在学生中在暗流里面在涌动。就是你老师还有很多地方都不知情,而且家长也没有办法知道。”

昆明市最近发生十一名初中生殴打女生的“云秀暴力事件”,在当地引起了普遍关注。当地媒体报道说,公安局和教育部门推动的“小信息员”制度,获得了昆明市大部分家长的认同。

不过,这一做法也引起了不少争议。新民网的一篇评论文章就认为,中国法律中规定任何组织不得安排未成年人从事危险性工作,而学生中的公安卧底,显然有一定的危险性。文章还认为,这种做法也会使学生变成“猥琐的告密者”。

在美国的专栏作家司马泰评论说,以往校园管理多由学校进行,学生一旦成为固定的警方线人,事情就会发生质的变化:“成绩比较好的或者是党团员啊,少先队的话老师比较喜欢你,比较信得过你,他会让你去帮老师观察一下那个同学不听话啊,说脏话啊,基本上是学校内部的一些事情,老师来处理这些事情。现在你公安系统从外面来发展它在校园里头的线人,它会造成性质的变化,原来那个班职他脑袋里想的事情,跟公安局它脑袋里想得要让小学生去报告、去监视事情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会发生质的变化。 ”

中山大学的郭教授也认为,这种做法有可能在青少年学生心理成熟过程中留下阴影:“在小学这个年龄阶段,六岁到十二岁之间,是一个人格发展里面建立自我统一性问题,也就是建立伙伴关系和对他人的信任关系的时候和这种归属感,这个对人自我的认可起到积极的作用,对稳定人格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在这个时候同伴之间有了一种隔阂,或者同伴不认可,容易出现很严重的问题啊。”

她认为,有关当局在打击校园暴力的过程中,应该采取更为完善的办法,不要让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便学会相互猜忌和相互出卖,而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对中国社会的未来更为重要。
 

本文留言

作者石山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