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生产机制 受唐朝金银器风格影响

从整个中国金器发展来看,北方在商代以前就已流行配戴金耳环、金鼻环和头饰,比中原更早使用黄金。周代以后北方金器功能仍是以身体佩件为主,例如此次展览中的金豹饰与圆形金饰牌,而且开始见到动物母题(animal style)的使用。

随着北方进一步的干燥化导致专业游牧生活的出现,游牧民族更重视便于携带、适合展示身分的金银饰品。整体来说,北方金银器与中原金银器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们几乎全属身体装饰,或是小形器物如马具、武器配件;相形之下,中原黄金大多是作为器表装饰,而身体配件则是偏爱玉。

秦汉以后,北方草原民族以匈奴帝国最强盛。匈奴以金银器饰身的方式更多元,特别是王族皆以金银布满全身,从头冠、耳饰、项饰、衣服缀饰、腰带饰到靴子,皆以黄金装饰。

自东汉以后,匈奴势力衰退,取而代之的是东胡分支的鲜卑族。鲜卑金器除了延续北方传统的耳饰和牌饰之外,金步摇冠饰和金龙形项饰是新种类,而后者可能受到中亚地区贵霜王朝的犍陀罗(大月氏)金器影响。在图像上,鲜卑金器大多以直立、并排或相对的马或鹿为器表图案,和匈奴金器追求写实、肉食草食动物互相格斗,或是格里芬母题等艺术母题不同。

唐代国力强盛,与中亚交流愈见频繁,从皇亲贵族到庶民皆以拥有金银器为尚,甚至已凌驾玉器地位。相较于鲜卑金器中的大量中亚因素,此阶段的北方金银器不论是在器型、纹饰和工艺方面,则受到唐国际化的金银器风格影响更深,遂逐渐脱离了六朝以前北方游牧民族金银器强调饰身、追求动物母题以及少见容器之传统。

唐代金银器对辽金银器的影响,可说是全面性的。在工艺方面,辽金银器上的敲花与錾刻工艺,或是以鱼子纹为地,在唐金银器上可找到来源。至于鎏金器或是银器局部鎏金的作法,亦属唐风。在器形方面,辽金银容器之器口有圆口、花瓣口、盘状口、曲式与海棠形口,还有器足部分的高圈足,以及各种容器形态如多棱金杯,几乎都可在唐代金银器上见到范本。

在纹饰方面,辽纹饰布局可分为分区装饰、单点装饰与满地装饰三类,至于纹饰按其比例与画面的位置,还可区分为主体纹饰和辅助纹饰,而这都是唐代金银器上常见的装饰概念,甚至是装饰纹饰种类与形态也非常相似。在作坊方面,唐末有大量的金银匠流散到辽国,因此辽初在工艺、生产机制几乎承接自唐。

辽代中期以后,金银器上的唐风渐淡,而宋风渐深,如高浮雕器的流行、多层次剔地工艺等,见于陈国公主墓的八曲连弧形金盒、镂花金荷包。值得注意的是,辽早期的吐尔基山辽墓与耶律羽之墓不见随葬玉器,但陈国公主墓却见到大量的玉佩件,也是宋人品味影响辽贵族的证明。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