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集(六):意志的升华

“修齐治平”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所谓“修齐治平”,是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就是中国传统社会知识分子的理想人生。而这一理想人生,即为“善”的理想精神之外化表现。儒家重要经典《大学》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无独有偶,西方大哲学家黑格尔在他的重要著作《法哲学原理》中写道:“道德领域的各个发展环节也同样包含理念的内容,只不过必须到了善——这个道德发展的最高环节理念才得以被进一步规定。”他又说:“就本质而言,善就是意志概念与特殊意志的统一,是现实的自由,也就是世界的终极目标。”

如果我们将东方文化经典《大学》与西方哲学经典《法哲学原理》相互对照,可以发现这两本对东西方文明各自产生深远影响的著作在精神内涵上有着惊人的相似。

《大学》开宗明义,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大学者,大人之学也。而《法哲学原理》开篇曰:“法哲学是一门以法的理念,即法的概念及其现实外化为对象的科学。”何尝不是是西方的“大人之学”。大学之道的外化表现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法哲学原理外化为道德环节和伦理环节,其中伦理环节又表现为家庭、市民社会和国家。

所谓“明明德”者,前一个“明”是动词,意为明白、发扬光大。后一个“明”是形容词,意为光明。朱熹曰:“明德者,人之所得乎天,而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明明德”有两层涵义:一是人的内心要明白天理明德;二是人应该将此天理明德发扬光大。

中国人所言之天理,即相当于西方的“自然法”。而《大学》中的“明德”,相当于黑格尔所谓之“意志”。无论是中国人所言之天理、明德,还是西方的自然法,黑格尔所言之“意志”,都具有普遍性。从表面上看,天理与自然法乃客观规律,而明德与意志乃主观意识。然而中国儒学到了王阳明这儿,“良知即天理”,主观与客观就统一起来了。王阳明所言之“良知”也就是《大学》中的“明德”。西方哲学到了黑格尔那里,“法的出发点是意志,因而法是一种精神。”他也将主观与客观统一起来了。黑格尔说:“意志同时具有主观性和客观性。”朱熹曰:“明德者,人之所得乎天”,人内心的明德也具备了天理的客观性。

“大学之道”乃“大人”之学,而“大人”则是中国传统社会的理想人格,而要达到此一理想人格,须经历三个阶段:其一是自明其德,即“明明德”;其二是推己及人,与民更始,即“亲民”;其三是大道行于世,天下为公,即“止于至善”。

《大学》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中国古代主流哲学将“明明德于天下”作为终极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经历数个互为因果的环节,而格物致知,即为这一整条因果链的起点。所谓“格物致知”,即从事物的特殊性中去认识万事万物之普遍性。比如希腊哲学家说“人不能两次跨入同一条河”,孔子曰:“逝者如斯,不舍昼夜”,都是从流水的特殊性中认识万事万物之流动变迁的普遍性。

巧得是黑格尔同样是将“抽象法”作为其法哲学的起点,达到终极理想的最初环节。所谓“象”,即万事万物之表象,而“抽象法”则是从事物的表象中抽取“法”的方法,同样是从特殊性中去认识普遍性。

在迈向“至善”的最初阶段,中国的“格物致知”即相当于黑格尔的抽象法。而中国的正心、修身,即“明明德”则相当于黑格尔的第二环节——道德。中国的齐家、治国,即“亲民”则相当于黑格尔的第三环节——伦理中的家庭、市民社会和国家的阶段。而中国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即“止于至善”则相当于黑格尔伦理环节中的最高阶段——世界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大学》成书的历史背景是中国古代的宗法社会,书中所谓“齐家”之家并非现代社会的小家庭,而是宗法社会的大家族,就如我们在电影《孔子》中看到的鲁国大贵族家族,其成员构成并不限于血亲,还包括家臣、门客、仆役、领民等,人数动辄成百上千,而且大家族还拥有自己的领地和城邑,其规模不亚于中世纪欧洲的市民社会。因此《大学》所谓齐家之“家”相当于黑格尔所说的市民社会。

《大学》的终极目标“止于至善”的实现过程是“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又曰:“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清晰的脉络,那就是先通过格物而知明德,再以此明德正心、修身,然后在修身的基础上齐家、治国、平天下,最后达到“明明德于天下”的理想境界。那种境界已经超越了柏拉图的理想国,而是相当于西方斯多葛派哲学的理想世界了。

再看黑格尔的法哲学,他也是先以抽象法来认识意志,而后将此意志升华,先后经历(个人)道德环节以及伦理环节中的家庭、市民社会和国家的阶段,最后达到世界精神。黑格尔说:“世界精神在自己认识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自己把握自己的过程中,国家、民族、个人都作为一个特殊的环节在国家制度与生活中获得了现实性。但是,它们又都是世界精神在发展过程中的工具,世界精神将扬弃这些不同环节而不断向着更高的阶段发展”。他指出:“这一世界精神的法就是最高的法。”由此看来,黑格尔的最终理想也就是“明明德于天下”了。

中国传统社会最重要的伦理就是忠孝。“孝”的对象是身为家长的父母,而“忠”的对象则是身为国君的王,或者是“奉天承运”的天子。“孝”意味着扬弃个人意志而升华至家族意志;“忠”意味着进一步扬弃家族意志而升华至国家意志;当“忠”的对象不是国君而是天子时,则意味着意志升华至天下意志,也就是世界意志。因为中国古代的“天下”相当于西方概念中的世界。中国传统社会“修齐治平”的主流思想其实就是意志的认知、升华和扩展的过程。

2010年3月6日

http://bbs.secretchina.com/viewtopic.php?f=31&t=2852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存中剑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