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维权网发布《2009年中国人权捍卫者状况民间报告》

中国民间的“维权网”3月1号发布《中国人权捍卫者状况民间报告》,对2009年间中国各地公民维权运动和人捍卫者的工作、生存状况进行分析,并呼吁中国当局切实保障公民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项权利。

“维权网”发布的《2009年度中国人权捍卫者状况民间报告》由八个章节组成,涉及2009年中国大陆人权捍卫者或维权人士的言论、出版、获取和传播信息的自由;结社、集会、游行示威的自由;人身自由或免予酷刑、任意羁押的自由;参与管理公共事务、监督政府的权利;受到侵害时得到司法救济的权利,为人权活动筹集、接受和使用资源的权利等。报告列举成都“链子门”事件、石首事件、通钢事件、云南“躲猫猫”事件、孙东东事件、结石宝宝案、谭作人案、邓玉娇案、严晓玲案、李蕊蕊案、上海“钓鱼执法”案、网民阻击绿坝事件、广州市民反对上马番禺垃圾焚烧项目事件、冯正虎争取回国权事件、北大五学者建议对《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进行违宪审查、以及遍布全国的反抗强制拆迁和大规模上访维权活动等。报告指出,2009年是中国公民维权运动持续发展、中国官方加强打压力度的一年。中国政法大学的法律学者滕彪就此认为:“一方面由于中国社会的矛盾冲突越来越剧烈,有更多的人投入到维权运动当中来。有一些是出于维护自己的财产权利人身权利,也有越来越多的人他们成为专门的人权捍卫者,他们捍卫的实际上是法律保护的公民的基本人权。与此同时,政府对人权捍卫者的打压也是有增无减,严重的就会像刘晓波、谭作人、黄琦这样的被逮捕判刑。我作为人权捍卫者的一员吧,也能够感受到中国维权力量的增长、也感受到维权者所面临的各种困境。”

“维权网”的报告指出,2009年随着中国各种社会矛盾的进一步激化,维护政权稳定为实质的“维稳”仍然是中国统治集团面对的第一要务。虽然中国政府在去年4 月出台《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但里面没有任何关于推进保障公民言论表达、结社集会、参政与参与人权活动权利的具体措施。相反,中国的人权捍卫者、民间维权组织和维权律师群体继续成为当局打压的重点。旅居美国的中国学者程晓农认为,当前中国社会中腐败侵权事件频繁发生,公民权利意识正在不断增强,这在不同的方面激发了公众更为主动地参与维权运动:“首先是中国国民对自己的权利意识的逐步地觉醒。另一方面, 在过去这十年中,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强制性的征地、拆迁,靠引进资源消耗型或者高污染型的企业,支持所谓的经济增长,其结果是直接的侵害了相当一部分民众的利益。第三个因素就是随着1989年64之后政府的这种政治高压逐渐定型,给了地方政府官员以稳定为口实的一种无上的权利。这三方面因素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今天中国社会的这样一个局面,就是一方面民众的权利不断地受到侵害,一方面民众的权利是在逐步觉醒。”

中国民间“维权网”的报告统计,仅在过去一年,全国中国各地维权人士受到当局抓捕、拘留、关黑监狱等迫害的人次总数达到了1416,这些人中并不包括被软禁、传唤、及在家中被限制人身自由的人。另外,因从事维权活动而被判处刑期的有49人,这些人中也不包括因证据不足、延长审查期限等原因被超期羁押的人。同时,被判处劳动教养的各地维权人士达到210多人。报告强调,中国当局目前一方面利用公权力在法律上对人权捍卫者控以“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泄露国家机密罪”、“诈骗罪”以及“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等罪名;另一方面又以暴力威胁、殴打、剥夺工作权、禁止出入境、在敏感时段强迫外出旅游、绑架和软禁等手段打压维权人士,严重违背了中国《宪法》保障公民基本人权的承诺。旅美中国学者程晓农就造成当前中国人权状况低下的根源分析说:“中国政府从来就没有承认剥夺民众的言论自由、新闻自由、政治自由是它的过错。我举一个例子,联合国的政治权利公约中国早在九十年代中期就签署了。但是中国政府的做法是,只在联合国签署, 而不在全国人大常委会讨论,它既不实施,也不承诺它所签署的这个法案对中国的施政有任何的约束作用。所以等于说在这一方面中国政府是在国际和国内耍了一个两面派。目前为止我们看不出来中国的执政党有任何的改弦更张的意愿。所以我觉得社会矛盾会越来越深,所谓中国的稳定其实就是建立在这样一个极其脆弱的基础之上的。”

“维权网”发表的报告也指出,目前由于当局频繁使用暴力对待维权群体,公众和平的示威和集会往往变成流血冲突,这一趋势与中国社会官民冲突的加剧和政府打压的残暴有密切关系。报告的结尾部分还向全国人大和中国政府提出一些基本诉求,包括:尽早批准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废止《刑法》中有关以言定罪的条款;废除劳教制度、废止“黑监狱”、“法教班”等设施;重新修订、审查《律师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的有关规定,结束对中国人权捍卫者的打压和迫害等。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何平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