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期货就像华南虎 要环境不要呵护
即将到来的农历新年是虎年。按道理说,“虎虎”要“生风”,我们的股市应该已经能闻到一点“虎气”,可奇怪的是,虽然不乏股指期货之类的利好,股市却依然一步三回头。
说来也巧,最近电视上播发了一则有关华南虎野生训练的消息。人类为了抢救这一珍稀动物,花费了无数的人力物力,始料不及的是,人工精心喂养出来的华南虎已失去了野性。华南虎与一只兔子相遇,居然出现了不是兔子见了老虎吓得簌簌发抖,而是老虎见了兔子畏畏缩缩的场面。要想恢复华南虎的野性,显然唯有放虎归山。
华南虎的遭遇让人想起中国股市。由于中国的新股发行现在还没有从审批制过渡到注册制,上市公司在很大程度上依然还属于稀缺资源,容易受到打新、炒新的追捧,股市走势的稳定也就一直备受管理层的关注。可是,管理层将监管的重点放在维稳上,不经意间忽略了股市的生态环境。中国股市目前不仅依然只有单边做多的机制,缺少股指期货、融资融券等做空工具的对冲平衡机制,而且一步也离不开行政手段的干预。一方面,股改以来,管理层对新股发行定价进行市场化改革,发行价“市场说了算”,退出“窗口指导”。结果,不仅询价定价成了拍卖抬价,而且还造成发行新股的上市公司成倍超募,严重浪费上市资源,也带来了极大风险。另一方面,为了遏制二级市场炒新习惯的投机性炒作,尤其是防止对创业板的爆炒,交易所不遗余力地创新临时停牌、限制异常交易等行政干预手段。可惜的是,这种监管非但没能有效抑制新股股价的投机性炒作,反而还伤及无辜。
市场现在将改善中国股市生态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上。不过,股指期货虽然弥补了中国股市只有单边做多机制而缺乏做空机制的缺陷,但是,由于可能存在适合性方面的局限,至多只是券商、机构和某些有实力的投资者的利好。对于进不了股指期货之门的中小投资者,无法回避股指期货给现货市场所带来的被动性风险。股指期货显然并不是中小投资者的福音,融资融券更是如此。
与发生了金融危机的美国相比,中国的问题不是创新过度而是创新不足。就此而言,股指期货在证监会和中金所小心翼翼地准备了3年后择机推出,本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如果还有什么让人放心不下的事情,也许不在于监管保障措施的周全不周全,而是周全得有点过了头。试图使市场化运作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规定性动作的操练,不仅徒劳无益,反而会使得过于理想化的市场化成为失去野性的华南虎。
以权证为例,作为一种变相的股改对价替代品,交易所权证进入交易的时候,同时引进了衍生权证。理论上,衍生权证的引进有利于从供求关系上满足市场的需求,避免权证的过度操作。实际上,衍生权证的产生不过是管理当局的自作多情,未必是市场的选择,非但起不到平抑权证炒作价格的作用,反而成了一种赤裸裸的利益输送,并在某种意义上加剧了权证的爆炒力度。
权证也好,股指期货也好,从金融创新的角度讲,它们对市场的贡献并不是为管理层增加一种调控市场的工具,而是使市场可以拥有更为丰富的交易品种和运作手段。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作为金融创新在新一年推进,其意义不仅是市场机制的创新,也是管理层对市场的权利让渡。在这过程中,高度关注做空机制所有可能给市场带来的风险,当然是必要的,但是,这绝不意味着依然需要越俎代庖式的监管。即将诞生于虎年的股指期货,就像华南虎一样,需要的并不是园丁般的呵护,而是笑傲山林的市场生态环境。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关键字搜索:
-
股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