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凝视就会被感动:庄学本镜头下的边民(组图)


庄学本的照片让我们第一次看到了那个年代少数民族的精神面貌,看到了人的丰富,看到了一种优雅,美丽与尊严,无论贫与富。

首届(2005年)连州摄影节最重要的展览——被遗忘的大师庄学本于1930年在“西康”所拍摄的几十幅边地民族肖像,是策划人李媚从他的数千张片中精选而来的,据此重新发现了大师影像的伟大魅力。

“庄学本的图片是其中最有艺术和人类学双重价值的;当我有幸看到庄学本的数千张照片时,最震撼我的是他拍摄的肖像。搜寻记忆,似乎还没有那一位中国当代摄影家的肖像作品像他的这些作品一样对我具有那么深刻的震动。我想即使就凭这些肖像作品,庄学本就有足够的资格成为中国摄影史上重要的大师级人物。那一张张面孔具有巨大的疑聚力,只要疑视就会被感动,哪怕目光只是匆匆而过,你都无法不驻足停留。我们被触动的是内心的柔软之处而不仅仅是眼球。庄学本的图片有一种摄影人梦想中的境界:自我的消失。我很难想象当那些人们与他双目相对的时候,他们是怎样超越了眼前陌生的照相机和这个汉地男人,而独自存在的?”

庄学本的摄影考察从一开始就专注于那些“白地”(地图没有之地),他的目光从社会组织。生产方式,贸易到自然生态,文化。宗教,习俗等,几乎囊括了整个社会形态。拍摄性质决定工作方法,他没有像我们现在一些以社会考察方式工作的摄影师一样走过一条从艺术创作到社会工作者的之路。摄影于他,自然,直接,朴素地就是一种记录。当他拍摄一个人的肖像时,他会同时拍摄正面,侧面,背面,显然,他是对一个民族从人种到服饰的记录。难得的是他的目光不仅有平民,还有统治阶级和贵族,不仅涉及当地的生活形态婚丧嫁娶,还涉及税收制度与教育。他不是猎奇者,而是一个态度严谨,工作深入的考察者,他不是一个居高临下的入侵者,他努力地融入当地人的生活,在情感上走近他们,从精神层面认识他们。

他在《十年西行记》中这样写道:与这些边地民族“相处即久,就知其快乐有趣,古风依然,反觉其精神高洁。有自诋同胞为野番正者,为大缪”。正因为如此,他的图片与西方考察者的图片体现出一种态度上的根本差异。在西方摄影者的眼中,这些边民几乎千篇一律的目光呆滞,表情木纳,衣服破烂不堪,实属“野番”。庄学本的照片让我们第一次看到了那个年代少数民族的精神面貌,看到了人的丰富,看到了一种优雅,美丽与尊严,无论贫与富。应该说,他为中国少数民族史留下了一份可信度高的视觉档案与调查报告。

庄学本镜头下的1930年代的西部边民: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