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皮中窥探中西方教育差别:橙皮香是从哪儿来的?

今天午休时我在办公室里吃橙子,同事路过时顺便问了我一句,你知道橙子皮的香味是从哪儿来的么?

当然从橙子中来,我半认真半开玩笑地回答。

同事在我身边站住,很认真地对我说,橙子皮的味道来源于它所富含的柠檬烯。柠檬烯有左旋和右旋两种光学异构体,左旋柠檬烯闻起来有松节油味道,只有右旋柠檬烯才具有柠檬和橙子的香味。

同事只有化学的大专学历(associate degree),学过一门基础有机化学课。听他在我这个有机化学博士面前搬弄立体化学,我不禁惊呆了,赶忙问他,你从哪儿学到的这些知识?

见我对他的传道感兴趣,同事很兴奋地告诉我,是上大学时听他们的有机化学课老师讲的。

我没再说什么。同事是美国人,受到的是西方教育,二十年前的有机化学课上学到的知识他仍记忆犹新。而我呢,我实在记不起十多年前我在国内大学里同等的课上学到了什么有趣的东西,除了单键双键和加成消除之外。

其实,这也不是第一次我对中西方教育的差距感到意外了。来美留学之后,我感触最多的是美国大学里本科生使用的教材。由于要做助教(GTA)谋生,我难免要和系里本科生使用的基础有机化学教材打交道。以前在国内读书时学过高等有机化学,因此刚开始时我对于这些初级教材不屑一顾。后来因为要跟踪教授上课进度,我才肯去翻阅它们,没想到很快就读进去了,而且读起来兴趣盎然,如同通读《红楼梦》。

记得我上大学时使用的有机化学教材是系里的授课老师们自己编写的。当时我们学校的有机专业在国内高校里排名应该是数一数二的,按理说教材的编写水平应该是不低的。不过,现在想起来那部教材只能算是乌合之众,内容呆板,语气僵硬,实在是乏善可陈。

再反观美国大学里使用的有机化学教材。这些教材都是从事一线研究的顶级化学家编写的,内容丰富,语气生动,最重要的是趣味性强。我经常会在正文的旁边读到一些彩印的小字,大都是旁征博引的历史掌故,近期研究发现以及科普知识。比如说,在介绍石油裂解部分时会附带上有关汽油辛烷值(Octane Number) 的知识。从中我知道它是交通工具所使用的燃料 (汽油) 抵抗震爆的指标,辛烷值越高表示抗震爆的能力越好,而且我也了解到它是怎样被测量出来的。试想,如果女同胞们多读读这些知识,然后在老公面前搬弄一下,男同胞们就不敢再轻易抱怨老婆知识浅薄兴趣狭窄了。

在写此文之前我试图找一些近期出版的国内教材研究一下,希望它们能够象我们的经济一样突飞猛进,只可惜没能搜刮到。因此,如果本文观点有偏颇之处,请见谅。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