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外泄犹遮丑 大学公信尽扫地

有考试就有泄题、作弊的事发生,这在内地已成为常态。在刚刚结束的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河南郑州大学被网民踢爆专业试题外泄,但丑闻被校方轻率否定,事件引起公众对研究生招考公正性及大学公信力的强烈质疑。

本月十日,郑州大学新闻学和传播学专业的研究生报考者举行专业课目考试,但在两天前,考试部分题目就被人放在网志上,其中“新闻传播基础”科目泄题一百一十五分,占总分七成五。十三日,该校校方作出回应,矢口否认泄题,辩称与事实完全不符,网志所称试题是七本专业书的章节目录。

谁都知道,考试题目泄露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泄试题,另一种是以扼要的复习纲要间接泄露,譬如一本教科书五百页,泄题者划出几页提纲,其中大部分内容与试题重合,也就是说,只要掌握熟读提纲就能过考试关。

郑州大学校方所称的七本专业书至少两千页、几十个章节,有人能用几百字精确预告其中七成五的试题内容,这还不算泄题?难道是“纯属偶然”?校方不作深入调查就断定“与事实完全不符”,无异於掩耳盗铃,欲盖弥彰。事实上,考前划范围,恰恰是当今内地研究生招考泄题的主流形式,更是一些大学和研究机构招揽生源的卖点。

掩耳盗铃丑上加丑

不能容忍的是,郑州大学在确认网志“预告”范围与考题高度重合的情况下,极力否认和掩盖泄题真相,保护少数人利益,丑上加丑,到头来只能给学校声誉造成更大伤害。作为承担教书育人重任的高等院校,负责任的做法应该是:成立独立调查组,深查事件来龙去脉,向公众交代,严肃查处,还校园纯净环境,重拾学校公信力。

近年来,内地各类考试,作弊、泄题如影随形,而一旦丑闻被踢爆,校方和有关当局总有办法和藉口令大事化小,小事化无。考试背后的腐败黑幕,使得大学的公信力荡然无存,其制度原因就是学校或导师直接掌握命题权。

目前,内地的研究生招考试题,除公共课题由教育部统一命题外,专业课目均由各校自主命题,其中漏洞很多,极易滋生腐败。前几年,北京交大在研究生考试中传出的“性题交易”,以及今次郑州大学泄题等丑闻,都是出在专业课目命题中。为此,教育部不得不自○七年起陆续收回医学、教育及历史等专业课目的命题权,但未见成效。

其实,研究生终究是高端学历,报考者毕竟不多,公众在乎的是公平、公正、公信力正在消失,尤其是制度缺失、权力失衡造成世风日下,人心不古。试想想,考生工夫不花在课本上,而要琢磨谁的硕士“好考”,或打听会不会泄题甚至导师个人癖好,投其所好以便“优先录取”,这样的考试还有甚么意义?招录的学生会有好品行吗?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