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海不归的换位思考

作者:洛山愚士  2010-01-18 15:16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随着海归与日俱增,"海带"现象也日渐明显,由此引发了对归是不归的热烈讨论。网友们在这方面发表了不少有见地的文章,对归留的利和弊作了详尽的分析,其中以立青的文章《海归的资本》为代表。综合大家所述,一个成功的海归至少应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1)良好的人脉关系(大腕背书必不可少);

(2)丰富的个人资源(名校学历,现代理念,项目,资金,团队等等);

(3)很强的适应能力,灵活而务实的处世方法;

(4)敢于冒险,经得起折腾。

如果你已经具备这些条件,用立青的话说,那你还等什么,赶紧开拔吧!问题在于,不是所有的人都具备这些条件。

笔者不打算沿着这一题目继续探讨下去。本文的目的是换位思考,试图研究在海外较成功的安居乐业的那些人士,希望对归留不决的人们提供一个新的参考点。为便于讨论,姑且称这批人为"海外精英"。

有的网友在肯定了定居美国的一些优点后,总不忘调侃一番,说自己无奈地平庸地过着"好山好水好寂寞"的生活。这恰恰揭示了中美两个社会之间一个巨大的差异:美国是一个全民的社会,而中国是一个 "人上人"呼风唤雨的社会。关于美国是一个全民的社会,拙作《从美国社会的三大特征说开去 --- 也谈海归问题》有一段讨论。然而,正是美国这个"寂寞"的全民社会,造就了一大批安居乐业的海外精英。

海外精英包罗各行各业的人才,有律师教授医生工程师,也有企业家投资家工商业者,还有少数的作家艺术家和政府官员。这些人大多以学生身份来到美国,几乎没有任何背景,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终于修成正果。

海外精英有如下共同的特点。

(A) 他们即不愿当"人下人",也不想做呼风唤雨的"人上人"。他们在美国相对平等自由的社会环境里如鱼得水。

(B) 他们有一份自己喜爱的工作。每日的工作对他们而言,不仅仅是生存的必须,而且是生活中乐趣的一部分。

(C) 他们都清楚:想在任何领域中有所成就需经过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不懈努力。他们也特别能吃苦耐劳,善于打持久战。有些人土洋插队都经历过,可谓两世为人。

(D) 他们在乎名利。但是在更多的时候,他们注重的是做事中的过程,享受的是解决问题后的那种兴奋感。

(E) 他们生活比较低调,尽管有些人已步入上中产阶级(upper-middle class)或更高阶层。

(F) 他们能够在工作生活家庭三者中取得一个平衡点,保持健康的体质和良好的心态。

除此而外,海外精英关注中国的发展,经常回国访亲探友,在母国有难时慷慨解囊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们中间有些人可能是中国最需要的人才。然而,受社会环境限制,海归对这些人来说并不是一个选项。

做一个成功的海归或一个安居乐业的海外精英,您具备的条件更靠近哪一边呢?

海归海不归,因人而异,见仁见智。如果"起居八座"的感觉是心中衡量成功的必要条件,那么赶紧海归,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如果平等淡定是人生的座右铭,那么就在洋农村的广阔天地里跟大伙儿一起炼恒心吧。朝着海外精英的方向修炼不失为一个法子,虽然有时会觉着无聊一点。等到国内情况真正改善了,老侨们赶回去做个"精龟子"也未可知哩。


来源:8ok海归之家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