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轧筝(图)

 2009-12-28 22:25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擦奏弦鸣乐器。流行于中国河北、河南、福建、广西、吉林、延边地区的传统乐器。轧筝的历史悠久,据《旧唐书·音乐志》载:"轧筝,以竹片润其端而轧之。" 宋陈□《乐书》有其所绘图像,形制与筝、瑟相似,为长方形共鸣箱,面板上张弦数根,用细长竹片擦弦拉奏。唐代诗人皎然的《观李中丞洪二美人唱轧筝歌》一诗,生动地描述了当时演奏轧筝的情景。宋元时期,轧筝又名为"□",宋末元初人陈元靓《事林广记》载:"□,形如瑟,二头俱方,七弦七柱,以竹润其端而轧之。"至清代,形制无变化,唯弦数由7根增至10根(《律吕正义后编》)。
  
现代流行的轧筝类乐器,在河北用于地方戏曲武安平调的伴奏,名轧琴或轧筝琴。其面板和底板均用桐木制作,张弦10根,弦下设柱,柱用枣木制,按五声音阶定弦;用高粱秆刮去表皮,擦松香末擦奏,其音色轻柔动听。在福建莆田、仙游一带用于莆田"文十音",当地称文枕琴或枕头琴。用于晋江"十番"的,名"床 ",张丝弦 9~11根,按五声音阶定弦,用芦苇秆擦奏。近年莆田地区的音乐工作者对文枕琴进行改革,以钢丝为弦,张弦11~16根,用马尾弓擦奏。在演奏指法上吸取了二胡、筝、琵琶的技巧,擦弦与弹弦并举,丰富了轧筝的表现力。在广西称为七弦琴或瓦琴,7弦7柱,其琴身用半圆形桐木挖空,贴一底板,在凸面上按弦擦奏。近年音乐工作者试制不同音区不同规格的七弦琴,以合奏形式演出。有的将7弦增至16弦,将乐器平置于桌上,右手持弓,左手按弦,可奏出各种滑音、泛音和装饰音。吉林延边流行的轧筝,又名"牙筝",多用于演奏歌唱性乐曲。

来源:华夏风韵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