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上演超级大会 192国争辩谁该多出钱

"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会议"、"被议论最多的会议"、"改变地球命运的会议"......12月7日,顶着各种"大帽子"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哥本哈根的贝拉中心拉开帷幕。丹麦首相称,90多个国家的110位领导人将出席会议。同时与会的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神父、科学家、环保主义者、石油集团的说客等各种力量。

据《环球时报》报道,对于本次会议,几乎所有世界媒体都认定:唯一能确定的就是争论和交锋。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说,哥本哈根谈判将分为若干派别,他们将组成联盟提高谈判力。参加峰会的国家主要分哪几个集团?该报写道,澳大利亚属于所说的"伞形集团",该集团主要由欧盟之外的发达国家组成,包括美国、日本和加拿大;77国集团代表许多大的发展中国家,另一个团体包括44个最不发达的国家;欧盟作为一个集团行动;小岛国联盟代表40多个小国,包括面临气候变化高风险的许多国家。

加拿大《多伦多星报》7日的一篇专栏文章语气有些极端。该文说,哥本哈根峰会不是一个气候大会,而是一个经济的无声剧本;这无关星球,而是美元。美国颇有名声的环保网站GRIST在评论中写道,本次会议或许最大的紧张就是富裕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对立。穷国非常生气,正当他们要达到中产阶级消费经济时,富国却要他们熄火。

《印度时报》说,应该记住的是,过去100多年来那些工业化国家将二氧化碳排放到了天空,他们的增长形成历史债务,就像不得不还的金融债务一样,发展中国家应该得到补偿。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为期两周的气候峰会首要目的是达成一份接续《京都议定书》的新协议,制定2012年以后的减排目标。三大阵营分歧主要集中在两个核心问题上,包括减排目标、发达国家应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多少援助,至于应否继续坚持《京都议定书》,亦是另一要点。

欧盟自视为应对气候变化领导者,在节能减排主张及实行方面一直积极抢占"制高点",强调美国应承担减排责任。《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的通过与欧盟有密切关系。但金融危机后,欧盟态度转趋消极,在资金和技术转让问题上尤其缺乏诚意。

美国等伞形集团国家立场类似,即中期减排目标低,且以发展中国家参与减排为前提条件。原先最不积极的美国在总统奥巴马上台后态度有所转变,但实际上却是 "高姿态、低承诺",仍然拒绝签署《京都议定书》,减排目标亦较其他国家低得多。日本提出到2020年在1990年基础上减排25%,但尚未阐明如何实现目标,且分析认为该国减排空间有限。

专家警告,根据当前各国提出的减排目标,全球暖化速度将远高于峰会所设置的摄氏2度上限。德国表示,假如无法紧守2度上限,峰会将等同失败。

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和77国集团上月底在北京就峰会关键议题达成共识,坚持《京都议定书》继续有效,要求发达国家承担第二承诺期减排指标,并提出峰会成果应涵盖长期合作、缓冲、资金和技术转让等内容,并应考虑落后国家、岛屿国和非洲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特殊需求。

峰会发起人德博埃在会议前夕表示:"我相信(峰会)将成为应对气候转变的历史转折点。"但评论认为,假如三大气候阵营未能调解分歧,全球民众只会在今次峰会中见证历史再次停滞。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