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补课,亲临知道在国内“托儿”的深刻含义
那年我陪作家拉斯洛访华,马不停蹄地走了十座城市,其中一站就是洛阳。遗憾的是,九朝古都经历了几千年战火,留下的遗迹并不很多(至少没有想象的那么多)。当然,我们去了白马寺、关林和龙门石窟,但石窟的佛像大多面目全非,只有常人难攀的山腰间幸存下几副仁慈面孔;白马寺哭庙宇层叠,木鱼声声,但重立的几块方丈碑让我皱眉,石上的雕饰竟是道家传说的八仙过海......不过在拉斯洛面前,我并未流露心里的拧痛。按照行程,我们将去少林寺。宾馆大堂告诉我们:从洛阳到嵩山只有百八十里,到火车站广场搭辆一日游的面包车,两三个小时就能到。那天清晨,细雨蒙蒙,我和拉斯洛不到八点就赶到车站,在几辆并排停靠的旅游车间挑了一辆挂着"洛阳-少林寺"牌子、看上去较新的小面包。车上已坐了几位衣着干净老太太,有的挎篮,有的打盹,有的低头打毛衣。司机热情地招呼我们买票上车,说半小时就出发。我俩上车,等了半个小时,司机又点头哈腰地拉来一对夫妇,说"再来两位就开车"。我们表示理解,毕竟现在是市场经济。但是等来等去等到快十点,我见旁边好几辆车已经开走,便问能不能换一辆车。司机没拿正眼看我,说"换可以,但钱不退!"并再三保证"马上出发"。那对夫妇也沉不住气了,小伙子跟司机争吵起来。就在这时,一辆面包车疾驰而来,停在旁边,司机立即冲我们喊:"这辆车不走了!你们过去搭那辆吧,上车就开!"于是我们像货物一样被拎下来,扔过去,但那辆车里乘客已满,只好坐在夹道的小马扎上。不过这回痛快:屁股没坐稳,车就开了。
那对夫妇俩生气地说:"真倒霉,又被骗了!"我问:"被谁骗了?"小伙子说:"托儿呗!还谁?!""托儿?什么托儿?"小伙子烦躁地瞥了我一眼,感觉我这人缺心眼儿:"你没看那几个老太太没跟着下来?那就是托儿!"
托儿----这个词我还真是头回听到。还是女士比丈夫耐心,跟我解释了"托儿"的含义,随后用同情的口吻问我:"你出国是不是很久了?""十多年了。"她没再问下去,脸上浮现出一副"难怪呢"的遗憾表情。确实,我出国这些年国内发展迅速,不光经济建设,就连词汇也层出不穷,每次回国都觉得自己落伍,需要补点中文课,前不久我刚知道什么叫"碰瓷儿"......尽管都是些解放前的老词,但快半个世纪没人用了,现在重又冒出,旧壶新酒,老调新弹,也不知这该算是传统复兴,还是沉渣泛起?
接着说那天去少林寺,车是开了,但把一车人拉到一个新"开辟"的唐僧墓,之后又停在一个山沟里的小饭馆前。客人抗议,但司机不理,"你们不吃我们吃",说着拉上导游一起下了车......等我们来到嵩山脚下,已经下午三点半。司机黑着脸吆喝道:"五点半准时发车,晚了不等!你们一转就知道,其实没啥好看的。"于是我们一溜小跑,直奔山门。
回来的路上,一个东北男人抱怨受骗:山道边,他看到一架望远镜旁立了个纸牌子----"看一眼两角",于是好奇地凑了过去,但看到的只是肉眼也能看见的满山绿树,没找到什么达摩洞。男人失望地掏出两毛递过去,没想到对方把眼一横:"两块!"没等男人指着牌子开口,看摊的理直气壮地反问:"你丫认字不认字?那写的是看一眼两毛,你丫看了多少眼了?"男人看看对方的汹样,咬牙忍了。"要在沈阳,我早收拾那小子了!"聊天中才知,被骗的男人还是位警察。
上月回国,刚毕业的小段讲了件事:北京举办欧洲商品展销会,他为一位羽绒商当翻译。展会第一天,一个衣冠楚楚的中国商人来到展位,没谈几句就要订八百条羽绒被,约好当晚签合同。傍晚,合同签好,那人提出卖方请客庆祝一下,外商痛快地答应了。当小段他们赶到中方挑选的饭馆时,包间里已坐了六七个人,自称是公司各部门主管。开席后,客人们一道道地点菜,一瓶瓶地灌酒。当外商意识到上当时,几千元帐单已摆在眼前。
小段气得一夜失眠,怪自己年轻没有经验,觉得对不住外国朋友。第二天,展位上又出现一张面孔,又一口答应订几个货柜,约他们当晚去签合同......外商想也没想地拒绝了,头天的经历,足够他回国消化了。能够想象,他会自嘲地将这个故事讲给他的所有朋友。
小段跟我苦笑:"别说你了,我一直呆在国内不也一样?"
现在,我不仅知道"托儿"的意思,还进一步知道了"饭托儿"、"房托儿"、"婚托儿"、"医托儿"、"酒吧托儿"、"美容托儿"、"手机托儿"......可那又怎样?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谁能保证不遇到别的"托儿"?
- 关键字搜索:
-
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