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长热线"何以成了忽悠百姓的道具?
--忽悠市民的"市长热线" 忽悠掉了政府的公信力

连续多日求助"长热线"无果,在冰冷中苦等一个星期的邢台河北轮胎有限公司生活区的职工群众,这两天开始自己动手修理有"老化现象,多处严重漏水" 的供热管道。尽管冒着管道随时崩裂的危险,但他们无奈地说,"‘市长热线'不管,我们自己先解决,先不冷了再说。"(11月20日工人日报)。
  
看了这则新闻,笔者脑海中蓦地闪出一句歇后语:聋子的耳朵--摆设。"市长热线"凝聚着的是百姓的希望,承载着的是市民的期待,寄托着的是群众的感情,代表着的是政府的形象。应该代表市长来关心市民、抚慰市民,,代表市长听取群众呼声,代表队市长解决百姓困难。应该是市民的每一个来电都有耐心的倾听,热情的回应,认真的落实。
  
因为从根本上说,人民政府是人民群众的守夜人,是普通百姓的庇护者。政府的职责就是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就是给百姓苍生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因此,它应该时时关注群众的生存状态,时刻倾听百姓的呼声,及时发现和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让人民群众能够开心地生活、能够放心地创业。
  
也正因为如此,许多地方的领导干部和政府部门不仅每天都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走访、调研、座谈、考察,以掌握实际情况,把握社会脉博,及时调整决策,解决群众困难。还都设置了"市长热线"电话,随时接听来自最底层、最现场的群众呼声。并承诺一天24小时对外开放,群众有困难,有困惑都可以打这个"市长热线",政府一定会给予解决或解答。但是,邢台河北轮胎有限公司生活区的职工群众却没有想到,他们为了解决供热管道老化问题,连续多日求助"市长热线",却是打了也白打。在邢台"市长热线"成了忽悠市民的道具,成了伤害民心的"冷气"。这样打了也白打的"市长热线"要它何用?
  
也许,邢台市当初设立"市长热线"时就就是为了应景,就是为了装门面,就是为了哄骗上级,欺瞒群众。而不是为了真正地为群众服务,为百姓解难。所以对 "市长热线"职能、职责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更没有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接听"市长热线"的处理和反馈机制。工作人员接听了电话之后不知道该转向哪个部门?交给谁来处理?如果没有处理、或是处理不力又该怎样追究责任?每天只是把电话接一下,做个记载,然后放在一边,束之高阁,任其老鼠咬、虫子蛀。所以,群众打这个"市长热线"除了多花一点电话费之外,其效果就和没打一个样。
  
也许,邢台市"市长热线"的工作人员,本身就没有对百姓生活艰难的体验,不理解群众在打"市长热线"时的感情和期待,也缺乏对工作的热情。值守"市长热线"仅仅只是为了得到一份工资,每天把自己的8小时守过去就完事,所以群众打来的电话时要么是一推六二五,要么是虚晃一枪,虚应几句,搁下电话就算完事。而不管是怎样应付,群众怎样非议,又不会少他一分钱的工资,不会扣他一分钱的补助,更不会因此而给他一个纪律处分,所以,百姓打了"市长热线"也是白打。
  
其实,这种"市长热线"打了也白打的现象不独存在于邢台市,在其他的一些地方也存在着。一次笔者采访一位被政府工作人员称为"上访专业户"的群众。这名群众原是一家小型服装厂的老板,在生产的过程中,一家职能部门以其产品质量有问题为理由,不仅罚款,还勒令停产。老板认为这个处罚不合法,不全理,和执法人员发生了争执,双方还发生了肢体冲突,为此,老板被刑事拘留一段时间,等他释放回家后,厂垮了,人散了。老板心也寒了,他找到当地政府要求见市长,被告知市长很忙,要事可以打"市长热线"。他回家之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天天抱着电话打,但是,要么是无人接,要么是接了没有下文。在对"市长热线"失去了信心之后,他就开始走上了上访之路,但是,问题却一直也没有得到解决,而他本人则被当地政府列为重点监控的"上访专业户",每逢有大型活动、重要节日都有执法人员监控其行踪。他告诉我,不是我愿意上访,而是被逼无奈。想见领导一面当面陈述见不到,打"市长热线"也无人认真听过,切实解决过。
  
这种打了也白打的"市长热线",实际上是官员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作风的体现,是官员心中没有群众的注解。从表面上看,它是忽悠了百姓。从深处看,它则是忽悠了政府的公信力,忽悠掉了市长的形象。使市民不再相信政府、不再相信市长。有难处也不再找政府,有问题也不再找市长,而是凭借自己的力量去化解,或是利用左道旁门的办法去解决问题。这不仅不对于建立和谐的官民关系,还会威胁到和谐社会的建设。
  
再说,这种"市长热线"成了忽悠百姓道具的作法,根本就不应该是共产党人的作法,根本就不应该是人民政府的作风!

详情请看:http://bbs.cnhan.com/dispbbs.asp?boardid=10&Id=840827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