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王”频频现身非好兆头 预示开发商在劫难逃

近来,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一线城市,"王"频频现身,又被屡屡刷新。每一个"地王"的诞生,其轰动效应,如同雪夜雷鸣,震惊环宇。先是在开发商那儿吵成一锅粥,能够分辨出来的唯一声音是:怒骂做了新科"地王"的央企。怒骂归怒骂,谁也不忘乘机刷高自己的房价。与此同时,媒体粉墨登场,争相炒作。像演戏:媒体一边敲锣一边吆喝:"哐、哐、哐,地王来了!"开发商一脸无奈地指着央企"地王":"没办法呀,地价推着房价跑!"专家跟着批讲:"快买房快买房,今天不买明天涨。"一时间竟至于闹得人心惶惶,终于,持币观望者做出了"自以为一生最果断的决定",乖乖松开了钱袋子。乘风买房的人中,有急需住房的,有溜着"地王"的边儿投资置业的,也有火中取栗"炒房"的。糊里糊涂,"地王"效应被放大了,眼看着高得令人乍舌的房价,又往上窜了一节。

这与其说是"地王"效应,不如说是炒作"地王"的效应!但是,"地王"频现,是开发商的"福星"还是"灾星"?"灾星"!因为,第一,"地王"频现于房价屡创新高之时,其实,此时,高房价已成强弩之末,"地王"效应恰是房地产市场繁荣期的回光返照;第二,"地王"的出现是众多有实力的开发商相互争夺哄抬的结果。房企老板无疑都是精于算计胸有成竹的,但受资本的驱使,又无一不是贪婪的盲目的;第三,在"地王"争夺战中,一反常态,央企和地方国企杀了一个回马枪,屡屡得手,代替民企大佬成了新"地王"。看似国企"不差钱",其实,正如许多民企老板质疑的那样:国企"不怕赔钱"。----看来,刚刚被挤出局外站在干地儿一刻钟,民企老板们的脑子就立刻清醒了:在云层里飘忽的高房价,保不准要掉下来,"国企地王等着陪吧!"第四,金融危机爆发前,我国房地产市场高烧不退,国家三令五申稳定房价,可房价依然我行我素一路飙升,到金融危机爆发,流动性突然收紧,房价跟着掉头朝下;及至"救市"措施连番出台,得救了的房地产市场竟成了"冬天里的一把火",再度进入疯狂状态。此时,全球经济已经走上复苏之路,在各国政府争论何时退出的当口,"地王"却在我国频繁出现,这个险,可就冒大了;第五,上次"地王"集中出现是在2007年房地产市场"一派繁荣"、房价屡创新高时,未及开发,就遭遇了寒流,直到现在,许多老"地王" 依然田园依旧,其中,有的民企"地王"早已"悔地",打通关节,把天价土地扔回给了当地政府。

总而言之,"地王"频出对开发商来说,是"灾星",而不是"福星",不是好兆头。怎么办?未雨绸缪。对真正需要住房的居民,不妨再等等看看,"不见兔子不撒鹰",别轻易松开钱袋子。没有只涨不跌的房价,世界没有,中国也不会有。再长的戏也有收尾的时候,"地王"就是这出戏最后出场压阵的那个主角儿,高潮到了,结尾还远吗?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