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烧?填埋?中国垃圾处理之争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社会人均生活垃圾量也大量增加,对垃圾的处理成为城市管理的一大问题。有中国专家表示,垃圾焚烧的危害被许多媒体夸大了。但也有人认为,中国垃圾处理的决策和执行过程不公开透明,才是问题的关键。

中国媒体把对待焚烧垃圾的态度分成"焚烧派"和"禁烧派"。中国的千龙网引述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专家郑明辉的话说,实际上中国科学家并没有泾渭分明的两派意见。报道说,实际上垃圾的焚烧和填埋都会产生污染问题,如何处理垃圾应该因地制宜。他表示,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处理垃圾主要以焚烧方式,关键的问题是科学有效地监督和管理垃圾焚烧厂的运作。

由于垃圾焚烧过程中会产生二恶英气体,对人体健康有较大影响,因此在中国一些大城市,修建垃圾焚烧厂遭到附近居民的强烈反对。

英国的化工专家刘伟博士表示,虽然西方有严格的技术标准和流程控制,但目前垃圾焚烧对环境造成的问题仍然存在。

" 理论上讲,如果燃烧温度能达到850度,二恶英就可以分解。分解以后就变成几种无害的东西。现在日本他们就是很成熟了,就是燃烧垃圾。但是据他们统计,住在垃圾焚烧厂附近的居民,癌症的发病率比其他更远的地区高了很多。所以,这里面有一些理论上的东西,特别是对人体危害的事情,病理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刘博士解释说,以前垃圾的主要处理方式是填埋,由于土地资源日趋紧缺,改用焚烧似乎是唯一可行的方法.在中国,这种情况可能更为突出。

" 以前都是采用填呀埋的这种方法,这个是比较传统的,但这样也造成对土地占用非常大。另外一个是水土质量的下降也造成的影响比较大。我想象这种西方国家它之所以比较早期年代采用这种焚烧也是因为不想占用更多的有效土地资源。那么,像中国也是,我想中国以前都是填埋的方式,但是随着土地越来越少,最后没办法,没有地方填埋,它可能不得不采取这种焚烧。"

刘伟认为,对中国来说,关键的问题是在垃圾处理过程中,有关企业是否能够严格按照相关程序遵守技术要求运作,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地方政府是不是能够严格监督污染的排放。对这两点,他都表示怀疑。

"我以前在国内也是在化工部门工作了十年的时间,因为知道国内对环保的控制。特别是当地一些政府还是以经济利益为优先,对环保还是比较漠视的。所以,这里头你如何能够控制好这个,这个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

一些西方媒体认为,如果中国兴建大量垃圾焚烧炉的计划得以实施,全球二恶英排放量将增加一倍。但中国的环境专家对此不以为然。中科院的郑明辉表示,根据国际上的资料,全球二恶英排放量每年大约一百三十公斤,而目前中国只有三百克。

美国南卡莱罗纳州大学管理学教授谢田认为,中科院专家的意见有他的道理,但中国民众和部分专家学者的关注和反对也不能忽视,关键在于中国官员垃圾处理的决策过程的公开透明程度太低。

" 实际上这个问题冲突的焦点是决策的过程。这个我们怎么来,用什么方式决定反正最终一定要把这个垃圾放在一个什么地方的。最终,总要有人为此承担一定的牺牲,这是肯定的。那就是说在决策过程中一定要让众人知情,让众人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最后为大家可接受的这么一个办法。这个可以,中国的问题呢实际上向来就没有这种科学的决策和公平决策的过程。"

谢教授表示,垃圾焚烧厂与居民生活区通常应该有绿色隔离带。但在中国,尤其是大城市周边地区,土地资源有限,绿色隔离带往往被开发成商品楼宇,引起周边居民强烈反对是必然的。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