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发烧"我们还敢欠多少环保账?

世界自然基金会10日在北京发布"长江流域气候变化脆弱性与适应性研究"报告称,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我国长江流域未来50年地面气温将可能上升1.5摄氏度至2摄氏度,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将呈进一步增加趋势.

温度升高2至1.5摄氏度,以人类并不敏锐的感官去体会,也许根本察觉不到什么变化,但是对于遍布各类神经末梢的地球来说,可能意味着一种灾难-当全世界的平均温度升高1摄氏度,非洲大陆冰雪荡然无存,北极熊,海象和环斑海豹从地球的北端销声匿迹,巨大的变化随之而来,海平面会上升,山区冰川会后退,积雪区会缩小... ...

当然,这只是就世界范围内的全球温度升高而言,仅凭长江流域地面温度的变化,尚不足以引发灾难性的影响.尽管如此,对于世世代代"同饮一江水"的我们来说,长江流域的温度变化,自然也会以各种各样的途径影响我们的生活.

发生在1998年的长江流域特大洪涝灾害,至今仍使人心有余悸,虽然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地面气温上升就是"罪魁祸首",但在过去几十年气候变暖的过程中,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呈增加趋势却是不争的事实.更令人担忧的,随着未来气候变化的加剧,极端严重的洪灾,冰雪灾害及干旱事件有可能进一步增加.长江曾经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但我们因曾经的欠账,可能眼睁睁地看着它"发怒"时吞噬文明发展的成果.

作为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人类越来越意识到应该"敬畏自然.敬畏自然,首先就应该约束人类自己的行为,从而避免因我们的愚昧无知抑或狂妄自大破坏自然界的平衡,这是人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的原因所在,同时,也是环境保护日渐成为一种国际热潮的目的所指-人类正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自己饕餮物质文明盛宴的欠账埋单.

实际上,每个人的行为都在真切地影响着我们"母亲河"的健康,而对 于保护我们的"母亲河"每个人能做的工作有很多-大到组织参加各类公益活动,小到不乱向江中丢弃丁点垃圾,任何点滴细微的付出,都能展现出我们应有的公共责任意识,也能体现出一个中华子孙对民族文明发祥地坦荡的责任担当.

纸面上的温度变化是抽象的,但是一旦这种空洞的数字演变为不可逆转的现实,或许就将成为我们每个人不能承受之重.敬畏自然,敬畏长江,就请首先从细心呵护自然的每一个细胞做起.(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