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骗了几代中国人的谎言:白毛女(图)
【看中国翁于馨综合报道】过去这六十年来,冒出了不少令人感觉惊奇诧异的故事,成为中国人耳熟能详的话题。但这些看真实故事却都隐含一个共通点:"骗"!为什么这么说呢?以下一一为您揭开这些故事背后的不为人知的秘密!
故事塑造二:搞政治的《白毛女》
说起《白毛女》,即使在港台和海外华人中,听说过这出戏的恐怕也不少。它问世于抗战后期的华北"根据地",说的是这么一个故事:佃户杨白劳因还不起地主黄世仁的债被逼自尽,其女儿喜儿被用来抵债,被迫到黄家做工,遭黄奸污,后逃进深山,以庙中供果充饥,头发变白,被迷信的村民称为"白毛仙姑"。后来喜儿由过去的恋人,现已参加八路军的大春救出,一起下山召开斗争大会,分了土地,打倒了地主。想当年,解放军打到哪里这出戏就演到哪里,它的上演成了白与黑、善与恶的分水岭,象征著从此一个"旧"中国结束,一个"新"社会开始。
【谎言揭秘:白毛仙姑是走过好几百年的传说】
近来互联网上,关于"白毛女"的真实故事也被不少网民转载,有的网民不可至信的说:"难道都是假的吗??谁来回答我!"目前为止,追溯到最早的原始帖是今年3月20日在凤凰网所发表的一篇文章"《白毛女》-源于民间传说的政治神话及其它",文中对于白毛女故事的演化作了详尽的陈述。
该文章提到:"晋察冀一带民间好几百年就一直流传著一个"白毛仙姑"在夜间显灵向村民索要献供的传说,《人民政协报》1993年7月13日曾载流沙河先生的长文,曾详细考证古籍中的这一传说的流变。"因此,故事中喜儿若真是白毛仙姑本人,那她肯定是好几百岁的人瑞,不但被地主欺负,还要在有钱人家做工。
白毛仙姑与农民斗争大会的关系可以追溯抗战时期,文中对《白毛女》的演变作了以下说明:
"当时些根据地的‘斗争大会'常常开不起来,其原因是村民们晚上都去给‘仙姑'进贡,使得斗争会场冷冷清清。西北战地服务团的作家邵子南首先注意到了这个题材,为配合‘斗争'需要,为将村民们从奶奶庙里拉回来,他编了一个民间传奇,其题是"破除迷信,发动群众",此为《白毛女》的雏形。
不过当时延安政治嗅觉高度灵敏的文人仍不满足‘破除迷信'的主题方向,因此以贺敬之为首的创作班子绞尽脑汁,让故事演变升格成一部表现‘阶级斗争'主题:即地主压迫农民,农民起而反抗的戏剧,此为《白毛女》创作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
1948年8月,周杨(文革前的文化部长)建议将这出戏作为向中共‘七大'的献礼,对其主题再次提炼为‘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可别小瞧这十六个字,它通俗、形象、琅琅上口,老幼皆宜,极其切合改朝换代之时,那种含混而非理性的对‘旧'的憎恨和对‘新 '的期盼,称得上是文艺为政治服务的‘杰作'。"
如此刻意的将民间百年传说篡改为近代斗争故事,背后势必有政府和共产党的力量指使。事实上,当时正值抗战尾声,民心将是掌握情势的关键因素;上述所提的这篇文章指出:"毛泽东要求戏的结尾要反应中共政策的转变,即‘土地要分掉,黄世仁要枪毙'",这其实就是土地革命和打倒地主阶级的象征。
后来《白毛女》的戏剧故事不断在各地演出,煽动了底下无数被谎言掩盖的民众,认为只有打倒地主才能有好日子过;但随着时间过逝去,剧中的地主换成了现今的官员,而人民则依旧存活在被谎言蒙蔽与被打压的苦日子中。
- 关键字搜索:
-
欺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