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筝的起源与传说(图)
“公输子削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墨子•鲁问篇》
中国是风筝的故乡。风筝又叫纸鸢、纸鹞,利用风力使之上升至空中,至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风筝的始祖应该是鲁班(约前507—约前444),又称公输班,据说他会“削竹为鹊,成而飞之”。他 也首开了将风筝用于军事侦查的先例,史书记载,“公输班为木鸢以窥宋城”。
西元549年,南梁武帝时侯景发动叛乱,包围了皇宫,宫女“做纸鸢,飞空告急于 外”,是风筝用于传递军事情报的开始。风筝这个名字的确定,应当归功于汉隐帝时的大臣李邺,他在宫中曾以线放纸鸢为戏,又在纸鸢头部安装竹笛,风入竹笛, 即发出像古筝一样的响声,因而得名风筝。明代有一种鸦形风筝,内装火药投放于敌营爆炸,谓之“ 神火飞鸦”,这是用于军事;明代还有利用风筝测量风速的记载,这是用于科学。李约瑟把风筝列为中华民族的重大科学发现之一。美国华盛顿国家航空和空间博物 馆中有一块牌子上也醒目地写着: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
风筝的功能由军事转向娱乐是从唐代中期开始的,一位诗人的《小儿诗五十韵》中就提到儿童游戏“放纸鸢”。宋代放风筝的风气大盛,皇帝宋徽宗(1082— 1135)不但是风筝的热心倡导者,还主持编写了《宣和风筝谱》。风筝很早就传入亚洲各国、阿拉伯世界以及世界各地,成为人们争购的工艺品和玩具,在欧 洲,1589年,科学家德拉•波尔塔(Della Porta)才首次在《自然魔力》这本书中提到风筝。现在一年一度的山东潍坊国际风筝节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风筝爱好者。
风筝的起源的三种传说
关于风筝的起源,大体有三种传说。一是斗笠、树叶说;二是帆船、帐篷说;三是飞鸟说。但就风筝起源于中国的结论,则是目前世界风筝界一致公认的。
斗笠、树叶说
斗笠是一种古老的防雨防暑器具,当人类由渔猎转为耕作时就开始使用,特别在热带亚热带是必不可少的,那时的斗笠制作很简单,系绳也就地取材,多用柔 软的树皮纤维。据说有一农夫正在耕作时,忽然狂风大作,卷起了他的斗笠,农夫赶紧去追,一下抓住系绳。恰巧这系绳很长,斗笠便象风筝一样在空中飞行。农夫 觉得非常有趣,以后便经常给村民放斗笠,后来演变成放风筝。树叶说来自于中国南方一带。据说古时候人们对风卷树叶满天飞的现象十分崇拜,便用麻丝等拴树叶 放着玩,逐渐演变成放风筝活动。中国台湾的高山族、海南岛的黎族人,早些时候就是用面包树的叶子做风筝。
帆船、帐篷说
人类使用木舟的历史以久,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就被用于生产。后来又有了帆船。传说禹时船上已有了风帆。帆是借助风力的机械,人们便仿照帆的原 理,扎起风筝放飞。还有人说,风筝起源于北方的帐篷,最早的风筝是人们模仿大风刮起帐篷在空中飘扬的现象制造出来的,之后逐步演变成了一种游乐活动。
飞鸟说
从目前的历史记载和发现的古代风筝看,其结构、形状、扎绘技术等,一个突出的标志就是以鸟的形状多。因而得出结论:最初的风筝问世,是受飞鸟的启 发,模仿飞鸟而制造并以飞鸟命名的。人们崇尚飞鸟、热爱飞鸟、模拟飞鸟而制作风筝,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风筝因此而生,是天经地义的道理。
风筝起源于中国,这是目前世界风筝界一致公认的结论。中国最早的风筝是有古代的科学家墨翟制造的。据中国的史料《韩非子•外储说》载:墨翟居鲁山 (今山东青州一带)“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是说墨子研究了三年,终于用木头制成了一只木鸟,但只飞了一天就坏了。墨子制造的这只“木鹞”就 是中国最早的风筝。
- 关键字搜索:
-
中国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本文短网址: http://m.kzg.io/gb1LA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