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操作不易,中国安全下庄难

中国当前面对的货币政策处境,简单来说5个字:"大船难驶弯。"

举例来说,中国9月份新增贷款5,167亿元人民币。饶富兴味的是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20天前公开表示,9月份新增贷款仅有3,000亿至4,000亿元,与实际的数额大大地出入。

一个中国财经最高层都无法准确掌握"放贷额度",原以为成功控制在4,000亿元以下,却没料到城市商业银行的放贷额激增,一口气冲破5,000亿元;由此可知实务上,中国的调控难度有多高。

货币政策的难搞,还有来自其本身的特性,所谓的货币政策必定有所谓的政策效果滞后(time lag),此中西皆然,不独中国如此;但让中国抓破头皮的是,一直在不断变化成长的中国,不但传输管道不同(多了政策指导窗口),既没有西方资料可供借镜,又没有可靠的历史数据可以推算时间效果,美其名"宏观微调",其实是摸着石头过河,官员们是瞎子吃汤圆,心里有数。

不难想见,一旦政策开始转趋紧缩,传导机能开始运作,一环扣一环,不独会发生秦晓所担心的"二次下滑",也会有其他无辜者遭到误伤。

最明显的例子是,一旦房地产价格因而下挫,靠着土地担保借贷,响应中央"扩张财政政策"的地方政府,将引爆巨大的"财政危机"(为响应4万亿经济振兴方案,地方一口气提了18兆元的计画,创造5兆元赤字)。

中国怎么让股、房市持稳而不产生泡沫破灭,看来比连庄的庄家想安全下庄,更加困难。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