笼子危机
回顾自己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经历过的这段心路里程,是一件十分难得的事。如果没有这些当年的日记,我已经几乎忘掉了所有的一切。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年的是是非非已经显得没有什么意义了。唯有一点淡淡的思念,不时的会在脑海中浮现。现在流行一句话,叫作"性格决定命运"。我在刚踏入社会时遭遇到的种种挫折,似乎也与自己的性格有一定联系。然而,如果把镜头从我的身上移开,放大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发现许许多多与我相似的个体。他们对社会的反叛,基本上都具有一定的相似度。造成这种情形的大背景下的深层原因,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
前些时候,电视里播过一部文革前的电影,名字叫《女跳水队员》。我因为在青年时代看过,所以就跟着看了一会,这纯属是一种怀旧情结。当时,女儿也在身边。我本以为这么"老土"的电影对她不会有什么影响。不料,她看完后却"深有感触",跟我说:"那时的人际关系真单纯,真好!"听她这么一说,我的心里不禁"咯噔"了一下。
我在八至十二岁期间,曾经在干校生活过四年。这四年,我们的生存环境几乎与外界隔绝。至少在那仅有的十几个孩子之间,建立了一种单纯、美好的关系。可是,随着生存条件的改变,我们不得不重新容入社会时,我们却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无所适从。
说起来,这有点像在笼子里关久了的动物,一旦走出笼子,便会面临各种各样的生存危机。虽然自己是一只万兽之王,却免不了会被一只小牛追得满山乱跑。这样的事情其实一点都不好笑。好笑的倒是那些当初要用笼子关它们的那些人。
《女跳水队员》那个时代,人际关系决不会简单到电影中表现的那样。在当年,电影是被当成一种教育人的重要手段来加以利用的。正因为这样,电影中塑造出的人际关系代表着一种理想的状态,其目的就是想让生活中的人全都朝着这个方向发展。那个时代的新闻媒体也同样的不会忽略自己的教育作用,连新闻播报都免不了带有一种歌颂的语调。这些,对于不谙世事的孩子来说,无异于是一种空间上的占有。孩子如果整天生存在这样的环境下,难免会失掉对于真实世界的准确认知。他们一旦踏上社会,迎接他们的自然是"笼子危机"。
虽然,对于今天的孩子来说,很多东西已经有所改变。互联网的兴起,使得获得信息的管道更为便捷。但如果你认真的听听广播,看看报纸,就会发现一些根本的东西实际上没有多少转变。至少播音员那种歌颂的语调仍然在延续着,免不了会在孩子们的耳边掠过。
也许,在笼子里学会自己慢慢长大,是我们几代人都难以摆脱的命运......
- 关键字搜索:
-
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