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再度"误报"回敬了发改委一巴掌

近日,有媒体报道我国多地景区门票十一前顶风涨价,有的涨幅高达70%. 9月24日,国家发改委价格司负责人表示,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此消息纯属媒体误报.可记者调查发现,部分景区目前响起"涨"声一片,其中最高涨幅竟达 140%. (扬子晚报9月26日"部分景区国庆确有涨价票价涨幅竟高达140% ";京华时报9月25日"景区涨价为误报70%")

上述报道详细列出了四川峨眉山,广东番禺莲花山,浙江海宁盐官等十余景点门票涨价数额及幅度.而且,有的涨价幅度在原先"误报"的基础上翻了一番.

相关媒体23日披露了部分景点的涨价实情. (都市快报9月23日"十一各地景区涨价高达70%")发改委获悉这一消息,第二天便公开作出回应,说这完全不可能,并指责媒体报道有误.十几二十来,发改委是通过何种形式进行调查,并迅速得出这一结论的呢?仰仗卫星监控?不太可能.派员微服私访?时间上来不及.惟一的办法是打电话调查.可问题是,当地政府和景区管理部门,接到关乎既得利益的"北京急电"会立马承认"嘿嘿,是涨了一点儿"吗?这年头,人家恨不得连景区几块像样点的石头,一夜之间也变成真金白银才好,谁会傻到那个程度!

尤为好笑的是,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此前强调,关于十一期间景区门票价格管理,他们已经作了明确规定.所以,涨价消息纯属一个误报. (京华时报9月24日"景区涨价70%为误报")由此,不难发现发改委所属职能部门,患有何等严重的"权力自负症" -咱一纸禁令下去,谁敢轻举妄动,擅自涨价!只可惜,天高皇帝远,在某些地方政府和景区管理部门眼里,发改委不过是只样子吓人的纸老虎而已,人家可只认人民币.

现在,媒体指名道姓地再度曝光了部分趁"节"打劫,肆意涨价的景区.这,等于重重地回敬了发改委一巴掌.面对媒体的公开"举报"不知发改委又将作何解释?"媒体误报"这个习惯性用语,恐怕这回不那么好使了.(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