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女大学生动辄"以身相许"是悲壮还是悲哀?

 2009-09-26 10:28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1
古有卖身葬父,今有以身相许救同学. 22岁女子丹丹发帖称,她的同学由于身患重度脑髓炎, 15万元急救急需.如有好心人愿意捐款救人,她愿以身相许.帖中还附上了丹丹自己的身高性格等基本情况,还附有一张靓丽的照片.帖子一出,引起网友热议, 很多网友称不该拿终身幸福来作筹码. (9月23日"广州日报")  

以身相许,再见女大学生以身相许!近年来,关于女大学生"以身相许"的新闻不绝于耳,为了给母亲治病"以身相许"为了找个好工作"以身相许"成都一位女大学生甚至为了完成学业也愿意"以身相许"-"谁帮助我解决2万元专升本的费用,我不但可以运用所学知识报答他,若对方未婚,我还可以嫁给他... ... "这样的新闻多了,难免会让人产生疑问:现在的一些女大学生,除了"以身相许"还会做什么?  

我不赞成女大学生采取有悖社会公秩良俗的方式来"献爱心",也对动不动就"以身相许"的做法很反感.但我觉得,此事更应该引起人们关注的,并非女大学生该不该"以身相许"的问题,而是她们为何要选择如此另类的方式来达成目标的问题. 

这么多女大学生"以身相许"首先折射出的,当然是当前社会救助体系的不足.如果我们有完备的救助体系,并且救助的渠道是畅通的,那些女大学生为母治病,筹措学费,救治同学的困难迎刃而解了,她们或许就不会动不动便"以身相许"了.  

不过,尽管那些女大学生可能都是迫于无奈才想出了"以身相许"这么个下下之策,她们也确实是遇到了难处,但作为"天之骄子"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不是通过正常的渠道想办法,而是打起了"身体"和"婚姻"的主意,这不仅是无奈,更是折射出当前部分年轻人(包括一些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脆弱和对社会适应能力的不足.办法总比困难多,怎么能动不动就拿自己的终身幸福做"交易"呢? "以身相许"看似悲壮,其实是一种逃避和悲哀.今天遇到了困难"以身相许"明天再遇到困难怎么办?人总不能靠"以身相许"过一辈子吧!  

由此看来,要消除女大学生动辄"以身相许"这种令社会蒙羞的现象,一方面需要完善社会的救助体系,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另一方面,我们的社会和教育者,还要注意加强对年轻人的挫折教育,以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树立坚韧不拔的品性-我们不光要培养"大学生",更要培养自立自强的"大人".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新浪博客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