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科举 试卷需重抄

考试作弊,自古有之,作弊就有抓弊,结果作弊、抓弊,各出奇招。

唐朝科举考试的作弊现象严重,宋朝便对科举进行了改革。

针对"托请"之风,宋代设置了锁院,由皇帝临时指定考官,接受任命后即刻搬进贡院(考场)隔离开来,不得与任何人往来,从而防止了考官与应试举人通过会面,而达成互相徇私勾结的情况,这项政策就像现在的"闱场"的设置。

另外,学子应试完毕,考卷被收上来时,上面的籍贯、姓名个人资料也被密封,代之以号码。

但宋朝统治者认为这一作法还不够保险,担心阅卷人认得考生字迹,于是,专门调派了大批吏役将试卷重抄一遍。

针对这些改革措施,才子们也"开发"了让人叹为观止的作弊形式。比如对付密封试卷、重抄试卷之类的措施就是作记号。这种通过作记号的方式进行的作弊被称为"通关节"。

宋以后,通关节的技术也愈来愈高明、愈来愈隐蔽,还出现了一个专门术语"用襻","襻"就是旧时襱上扣住钮扣的套。往往约定的暗号为两个字,好像衣服上的襻扣。在钟毓龙《科场回忆录》里就有一则相关的记载:

杭州有个叫冯培元的探花,为了报答曾经资助他的富人,想让这位富人的儿子考中,就帮他与人约定在答卷中写两个"襻"字,富人得到"襻"字以后,心花怒放,特意重金聘请一位誊录书吏来誊录试卷。

考试结束后,富人又热情款待誊录书吏。在酒酣之际,誊录书吏得意洋洋地向富人邀功,说发现试卷中有两个字不通,帮着改掉了,而这两个字恰好是用于通关的"襻"字,弄得富人哭笑不得。




本文留言

作者世义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