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羞墙"让政府公信力"蒙羞"

近日,河南省郑州市古荥镇人民政府门前的老街两侧建成了两道绵延两千多米的高墙.据说,镇政府建设高墙的目的是为了配合郑州创建文明城市大检查,让高墙把道路两边的杂物挡一挡,使老街不那么难看.孰知官员的这一举动,不仅引发当地居民不满,市民和网民的非议,还遭到了当地媒体的炮轰.网民戏称这道墙为"羞墙." ( "中国新闻网" 8月23日)

现实中,为了应付一些原本也是走过场的各类评比,验收,某些地方为了完成任务,会搞一些花样文章,制造一些应景的东西,但郑州古荥镇人民政府门前两侧的两道总长两千多米的"遮羞墙"这样的杰作就堪称是基层造假的大手笔了.更令人难于理解的是,这笔不小的造墙资金不知出自何处,项目是如何获得审批的.

在明知无法达标的情况下,古荥镇政府就想出了这样一个"遮羞"法,让难于入眼的各类景观一遮了之,如果再配上一些文化宣传之类的内容,弄不好还真可以成为天下第一文化宣传长廊.

但是该地镇政府却没有意识到,这种明目张胆地欺上瞒下的"遮羞墙,却把政府的公信力羞辱了,把民众惹怒了.

尽管,这一富有"创意"的千米遮羞墙,可以在短时间内帮助该市的文明城市大检查,把一切原本就需要得到及时解决的"不雅之景"一遮了之,但检查过后的负面影响和建墙的公共资金浪费呢?换而言之,这种公开的造假,把政府的诚信与威信置以何地?一道"遮羞墙",不仅没有真正做到遮羞,反而是当地镇政府把遮羞布掀开了,并且还自取其辱.

我们有些地方政府和领导干部之所以缺乏应有的公信力和信任感,就是因为民众太清楚地看到了他们干的是一些什么事.类似于为了应付各类检查而各显神通拉遮羞布,造遮羞墙的也不只是古荥镇一家,甚至还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更为严重的是这种现象还能获得较高的"认同感"争相仿效.

"遮羞墙"的后果就是,问题仍然存在着,什么也没有解决,反而因为这种作为还将产生新的矛盾和新的不稳定因素.同样是一种赤裸裸的面子工程,政绩工程,虚假工程,当然也是民众最为痛恨的"乱折腾."这种风气如果不能及时煞住,那么,其遗毒之害可以预见.

建"遮羞墙"只能使政府的公信力蒙羞而已.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