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词讽刺中国官员造假

近来,中国网络上频频出现"被自杀"、"被自愿"、"被就业"等语法荒谬的句式。有网友戏言,中国已经进入"被时代"。分析人士说,所谓"被如何"反映出的是百姓的被动与无奈。

*语法错误揭示社会荒谬*

一名西北政法大学毕业生说,在他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学校就替他与某公司签订了就业协议书,而他连这家公司听都没听说过。这就是"被就业"一说的来源。

重庆市某小学要孩子们交9000元"教师节慰问金",引起家长不满。然而,县教育局局长却说,此费系家长"自愿"缴纳。此举被称为"被自愿"。

江苏南通市要进行小康达标情况调查,地方政府让受访民众按统一下发的标准答案回答。于是,生活在小康水平之下的群众,一夜之间就"被小康"了。

北京一网吧

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如,"被自杀"、"被增长"、"被和谐",甚至还有"被失踪"。据报导,《网络报》记者关键在山西采访时神秘消失,家人报警求助,山西警方立案调查,并初步认定为"失踪"。然而14天之后,家属被告知,关键涉嫌受贿被警方刑事拘留了。

"被自杀"则源于曾多次揭发阜阳市官员违法占用耕地、修建豪华办公楼的举报人李国福在监狱医院内死亡一事。检察机关出具的调查结果显示,李国福属于自缢身亡,但是其家属不认可李国福自杀的结论。于是有了"被自杀"的说法。

资深媒体人长平说,失踪、自杀、和谐等是不及物动词或者形容词,表示人们主动地、自行地采取的行动或者达到的状态,前面加上一个"被"字是语法错误。然而,正是这种语法错误揭示了社会中的荒谬现象。

*荒谬的背后是公信力缺失*

中国洞察事务监督网主编光远认为:"这也反映了现在人与人之间、人与政府之间的不信任。"

北京一位教师用一个字概括了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源,那就是,"骗"。

这位教师说:"‘一级骗一级,一直骗到总书记'。‘村骗乡,乡骗县,一直骗到国务院'。‘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全都出问题呀。假烟、假酒、假文凭。假奶粉现在改成毒奶粉。问题是很严重的事。这就是诚信的问题呀!"

"骗"的结果是,老百姓对官方说辞往往持不信任态度。7月28号,国家统计局宣布,上半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11.2%,农村居民增长8.1%,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双双超过GDP增速。然而,这个大好消息立即遭到网民质疑。

要是在以前,他们会说"是我拖了全国后腿"之类的讽刺话。这次,他们套用新近火起来的"被"字句式,声称自己的收入"被增长"了。国家统计局发言人不得不出面解释,为什么统计数字与老百姓的感受之间会有如此大落差。

不少刊物和网络对"被"字句式的盛行发表了评论。《国际先驱导报》说,此事显示了"政府部门重建数据公信力的必要性"。

《环球人物》针对今年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68%的官方数据问道,"这个自下而上汇总的数字,被忽悠的成分到底有多大?"文章说,这种所谓的"被就业",不过是某些高校"形像工程"的一部分罢了。

《现代快报》说,"被"字句式走红,"反映了当下时代许多普通人挥之不去的‘被动性'命运。"新华网的一篇文章则说,"被XX"成为一种现象,透着弱者的委屈与无奈。

*"被时代"终结还需政治改革*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北京的周先生表示,中国需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首先需要有一部新闻法来保护公民的知情权。

周先生说:"新闻自由差远了去了。现在不是说新闻自由的问题,是越来越不自由呀。连互联网,它都给你关呐!网特、网警、网监。现在是开倒车呢!越来越厉害呀!所以那诚信就是个大问题啦。"

中国洞察事务监督网主编光远也主张进行政治改革。他说,至少要落实宪法。

光远说:"政治不改革的话,很多都解决不了。按我们中国人大制定的宪法来决定就可以了。我们有宪法呀,宪法说得非常好啊。按照我们国家定的宪法去执行,我觉得,这个就完全可以了。"

一位网民表示,与其让人们看破更多的"被XX",不如公权力主动站出来用事实说话。他说,尊重民众感受,让权力收敛,使权利伸张,方能终结"被时代"。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