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被“潮词”雷到了吗

不久前的香港书展上,以解释年轻人热衷使用的"潮词"的《香港潮语学习字卡2》风头盖过诸多名家大作,销售成绩骄人。无独有偶,前天上海书展上,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与百度联合推出的新书《这个词原来这样说》,收罗了不少生活中的"潮词",同样吸引了众多年轻读者的关注。

"潮词"新词很多

也许你已经通过媒体了解了"快闪族"、"月光族"、"背包族"、"换客族",但是不要沾沾自喜,你能分得清"土食族"、"乐活族"和"NONO族"吗?再提高一个档次,你知道"剩女"、"腐女"、"布波女"、"干物女"的区别吗?

简单解释一下,"土食族"是指为了减少因运输而产生的能源浪费而只吃当地生产的食物者,"乐活族"指的是以健康及自给自足的形态过生活的人,而NONO族"则是倡导理性消费、简约生活的新节俭主义的推崇者。最后那一系列,除了"剩女"指的是高学历、高收入、高年龄的未婚女青年外,其余的都是指有着特定生活方式、爱好的女性人群。如"干物女"指聪明却生活干巴像香菇一样的女子。

"潮词"锁定流行

该书责编何蕊表示,这些词汇的背后,其实代表的是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态度,体现社会的变迁、日新月异的变化,"这本书真正的核心是在讲文化,是在以词汇为载体谈我们这个时代的流行文化"。比如"乐活",就是代表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该书编者、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讲师许静认为,这些词汇是否能够长久存在甚至"转正",取决于社会的变迁。"当年‘万元户'也是个很‘潮'的词,现在就没什么人用了。"何蕊说,很多以前的"潮词"现在也"转正"了,被收入书中。即便是这本书中的很多"潮词",其实也已经使用了很长时间,几乎是年轻人中的通用语言。

"潮词"包容很广

"潮词"中有不少词起源于国外,来源于其它语言,许静举例说,像"飞特族"的英文名字叫freeter,这是一个由英语的free(自由)和德语的arbeiter(工人)混合出的词,而最初这个词升温又是在日本,日语中对"飞特族"的定义是:年龄在15岁至35岁之间,没有固定职业,从事非全日临时性工作的年轻人。其它还有很多词汇来源于日语、英语、德语还有瑞典语,"潮词"的传播其实也是语言文化相互融合的过程。

除了不同语言的融合,一位网友还指出,网民其实也参与了"潮词"的创造:"你在网络上搜索一下这个词,它的排名可能就靠前了,你也就成了文化的创造者。"正因为如此,很多"潮词"都是从互联网上最先"潮"起来的。

"潮词"表述很怪

《香港潮语学习字卡》初出现时,引发了不少讨论,批评者很多,认为现在年轻人语文能力越来越差与这些奇怪的词语有关。但也有人认为,当年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同样难登大雅之堂,后来不是也成为香港人的集体记忆,也活化了香港的文化精神。

对于批评声,许静表示,从语言规范的角度来说,这些词肯定不规范,但其中的确有很多很有创意的表达,很有价值,"不管你是不是接受,这些词已经存在了,已经成为一股潮流了,这是没有办法改变的"。何蕊则认为,"潮词"是一种文化现象,其中价值取向比较正确的那些词,就能够比较持久,存在的时间更长。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