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钱上名校… 成功关键在个人

在维州女子网坛赫赫有名的华裔网球好手张怡涟(Elaine Zhang),代表她所就读的费郡Westfield高中南北征战,曾在全州高中女子网球赛数度封后,最佳成绩曾列中大西洋区排名第二,为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张怡涟决定选择提供她四年食宿和学费全免的北卡州东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就读。

张怡涟的父亲张涛指出,虽然华人的家长多数都想让子女念名校,但面对目前的经济情况,学费的负担自然成为应届毕业生家庭的重点考量。

学杂费 一年可买一部新车

面对金融风暴,有人明明常春藤私校在望,家长却担心供养不起而逼子女放弃;有的则是勒紧裤腰带,咬紧牙关勇往直前,去年把儿子送进康乃尔大学的谢先生说得传神:"我就当他是一年买一辆全新的Lexus,然后遮着眼推下山谷!"

前麻州教育局长康宁与新英格兰商学院校长贺顿也表示,民众过去思考每平方尺1000美元的房子是否值得购买,现在则怀疑每周要花上1000美元的学校是否值得送孩子去念。"越来越多民众认为高等教育的标价普遍过于昂贵,而品质却没有等比例提升"。

这些"常春藤联盟"名校和同样等级的私校的花费,比州立大学一年贵约3万美元。哈佛、宾州大学、康乃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这些亚裔学子和家长心目中的上选"名校",一年的学费、杂费、食宿交通加起来超过5万美元。20万美元换一张文凭,富裕人家可能不当回事,但对于拿不到财务补助的中产家庭而言,这张文凭的代价可能是十几万美元学生贷款,10年不得翻身。

研究:名校不等于高成就

名牌文凭是否是攀上成功顶峰的绝对保证书?看法其实见仁见智。5月才上任的美国财政部助理部长的经济学专家克鲁格(Alan Krueger)和美隆基金会(Mellon Foundation)的戴尔(Stacy Dale),曾在90年代末期对社会"名校=成功"的误解做了科学性的探讨。结果发现,学生弃名校而选择名气略低的学校就读,日后依旧能与名校毕业生享有同等水准的薪资。

该研究锁定1976年入学的34所公私立大学新生,并将其中曾申请顶尖名校者分离出来,依取样者的1995年薪资做分析比较。该研究发现,当届自耶鲁毕业的学生,在社会奋斗15年后,比自路易斯安纳州杜兰大学(Tulane University)毕业者,平均薪资高出30%;为了进一步研究名校与前途的关联性,两位学者再锁定同一群组的耶鲁大学毕业生,和同届曾获得顶尖名校入学许可却选读非名牌学府的另一组再进行评比,发现这两组到了1995年的薪资不相上下。

克鲁格表示,如单以薪酬作为考量,他们发现能进入宾州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常春藤大学之一)的学生如改选就读宾州州立大学(Penn State,其美式足球校队往往比学术表现更为人知),未来成就不会比较低。而即使学生被名校拒绝,日后仍能和实际进入名校的学生取得同等成就。

该研究因此做出这样的结论:申请并获得名校入学许可者,他们自我期许较大,无论最后出自何校,毕业后在职场的表现都不错。换句话说,成功的钥匙不在学校,而在学生本身!

金牌文凭 前途如虎添翼?

当然,对名校深信不疑之辈,也有不同的论见,他们认为,名校的学术研究不见得高人一等,但踏进名校对未来事业前程的确有"如虎添翼"的效应。

两名子女分别毕业自耶鲁、史丹福的L.S.李指出,投资名校的回收保证是"Connection! Connection! Connection!"老李说,把收入撇一边不论,女儿从求学、实习到求职,一路都受到识与不识的"耶鲁人"照应,名校的向心力和社会关系,终身都受用无穷。

三年前拒绝常春藤名校选读规模较小、学费较低廉的德州莱斯大学,陈怡萱认为,"名校"虽然很吸引人,但是"认清现实、找出适才适所的学校"是她给两个妹妹的忠告。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