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拓铁矿石部门中国业务负责人胡士泰
拘力拓驻华职员令外资关注
二○○九年七月五日,澳大利亚力拓集团上海办事处的四名员工 "涉嫌窃取国家机密"在上海被拘留,其中包括持有澳大利亚护照的该办事处总经理、力拓铁矿石部门中国业务负责人胡士泰,其他三名都是中国籍员工。七月九日,中共外交部发言人证实,这四人因为涉嫌为境外刺探和窃取中国国家秘密被中国国安机关拘留。
由于中国很少拘捕在华外资企业员工,这件事引起了人们很大的震惊与狐疑。人们很自然的联想起当时中国正与包括力拓集团在内的全球三大铁矿石企业就二○○ 九年度铁矿石价格僵持不下的谈判,联想起此前一个月力拓毁约中国铝业公司一九五亿美元注资力拓的协议,中外人士都难免产生抓人是否是对上述两件事的报复?
事情发生后,据说澳洲民间颇有群情激愤的形势,但政府却表现得相当克制,就是力拓集团也无强烈的表示。中共政府外交部发言人相当严肃地说:"中国有关部门是在掌握确凿证据的基础上,对胡士泰等人依法采取行动的。我想强调,这是一个司法个案,应该依法处理。"善良的人们,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希望法律是法律,交易归交易。上述两件事或许与四人被抓没有关联,中国国安机关或许握有其它什么过硬的证据吧?
七月十四日中共外交部发言人再次发言:澳大利亚力拓集团员工涉嫌窃取中国国家机密一案不会影响中国与外国企业的合作。十五日,中国国家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也说:力拓案不会影响中澳之间良好的经贸关系,澳大利亚依然是中国重要的贸易夥伴。中国的外资政策不会受影响。
中国方面迟迟不公布被拘留的力拓四人被指控的具体罪名,十七日外交部发言人只是搪塞:"此案正在由中国有关部门依法审理之中,我不掌握有关细节。"为此,澳大利亚政府开始强硬起来,力拓集团也发表声明坚称被拘员工清白。
搜集市场信息不犯法
胡士泰等四人究竟被指控什么罪名?据中国国内媒体猜测,一是窃取国家秘密、经济情报;二是进行商业贿赂。这两条罪名似乎也得到中国官方含含糊糊的认可。
看来力拓集团上海办事处的员工很勤奋,他们不但将中国大多数钢铁企业的生产情况、对矿石的需求情况、盈利状况调查清楚,而且对这些企业的财务情况、生产成本、设备运行情况也有所掌握;非但掌握了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下属的七十二家会员企业中大部分的商务信息,而且不厌其烦地结交那些非中钢协会会员的中小民营钢铁企业,瞭解和掌握他们的信息;他们甚至掌握一些企业的进出口详细数据,哪些钢厂需求量大,哪些贸易商需求量大。
力拓驻华机构并不具有谈判矿石价格的权限和资格,他们只是推销产品和瞭解、摸清市场。从一般的商业从业人员的标准来看,他们工作做得很认真很仔细。其实,世界三大铁矿石企业的其它两家驻华机构何尝不是这样?推而广之,大多数外资企业都是如此,不厌其详的瞭解掌握市场信息,不像中国国有企业那样马马虎虎、大而化之。
商人瞭解掌握市场供求信息,似乎并不犯法,即使从中渔利而使谈判、交易对手吃亏,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商场上都司空见惯,不见得为人指责。至于那众多信息,甚至严重影响市场交易的信息一般都是公开的。譬如美国原油库存量就是定期公布的。商人派驻某一市场的机构人员就是要掌握该市场的信息。
中国若是不想让人掌握国内市场信息,那么一开始就不应让外资企业尤其外资派出机构来华。果真如此,中国还与外国做生意吗?还继续改革开放吗?
其实,根据中国现行的法律法规,拘留四名力拓上海办事处员工也是颇为蹊跷的。现行《保密法》没有严格规范和限制国家秘密的主体资格与权限。中钢协甚至大型钢铁企业等单位,就有权为自己的文件自行定"密"。可是这部《保密法》已经二十年了,与现在的形势不相适应,与现行的其它法律法规也有冲突。因此这部《保密法》已经开始修订。传统的也是现行《保密法》的保密思路是 "以保密为原则,以公开为例外",但根据二○○八年《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信息公开透明应该成为基本原则,保密成为例外。
因此胡士泰等人搜集市场信息,严格来说并不触犯法律。
据说,胡士泰他们搜集信息的手法有些是犯法的,也就是他们被指控的商业贿赂行为。不过,我们要想一想,为什么向中共政府、中国国有企业推销商品,无论是中资还是外资企业,都会有商业贿赂行为?而中资企业出口商品,无须向外方行贿,即使行贿也只是向中国海关、税务部门,为求早日拿到退税款项。商业贿赂在中国商场上已成为公开的潜规则,离开它办不成事。
中钢协把自己当作冶金部
在铁矿石谈判中,中国国内铁矿石的库存天数、毛利率、吨钢原材料消耗以及生产采购安排等,对方都有所瞭解,这令中钢协恼火和尴尬。
今年全球处于金融危机之中,生产普遍萎缩,铁矿石销售照理不被看好,买方市场的格局应该十分明显。因此在铁矿石价格谈判前,中钢协志得意满。
谁知六月中旬,力拓等国际矿业巨头与日韩钢企签署降价百分之三十三的年度供货合同,试图逼迫中方接受同样的降价幅度。中钢协断然拒绝。中钢协认为,从铁矿石进口量来看,中国是全球第一大进口国,而日本的进口量不到中国的六分之一,只有中国钢厂有权决定铁矿石亚洲价格。按照一般市场规律,既然中国比日本进口量大六倍,是世界铁矿石市场的最大买家,完全可以不理会日韩的报价,不管他们的报价有多高,应该是不能影响中国的报价的。作为最大买家,在全球愁云惨淡的钢铁业背景下,依据市场供求规律,中国的报价降低百分之四十至四十五,即使不作为一口价,起码也得作为供求双方讨价还价的基线。
然而,问题不在日韩钢企,甚至不在三大矿石供应商已经掌握中方钢铁业状况,问题是在中国国内的中小钢厂身上。有三十多家中小钢企和三大铁矿石企业之一的巴西淡水河谷达成了长期协议,达成的进货量大约为五千万吨。当然这个协议价格不会是中钢协提出的。但这五千万吨不是一个小数字,去年全年,淡水河谷出口到中国的铁矿石也不过是八千五百万吨左右。这样的大订单让三大铁矿石商有充分的信心对今年的铁矿石谈判"不着急"。
那些中小钢厂理所当然的受到中钢协的指责,指责他们不"抱团一起上",让所有中国钢厂都能得到最低价格。从表面看,钢协是有理的。为了中国钢铁企业的整体利益,只有"抱团"才能使中国钢铁业在世界铁矿石市场形成"中国价格",从而对每个中国钢铁企业都有利。
然而,中小钢厂却不这么认为。他们与国内那些大企业一不共享利益,二无共同"敌人"。长期以来,中钢协只代表国内少数钢企巨头,在进口铁矿石实行许可证制度,事实上归少数国字号钢企垄断。在铁矿石和钢铁业景气之时,民营钢企只能吃到经"垄断加价"后的"二手粮"。
现在中小钢企遵守的是市场法则──谁家的货好、价格低,就用谁的。国外的铁矿石供应商,只是交易对手,而不是需要团结一致对付的"民族敌人"。在市场经济社会中,市场的主体是企业,而不是一个国家。
中钢协落到尴尬的地步实在是自作自受。既然市场的主体是企业,今天中国已经不需要中钢协的前身──冶金部去统一对外,然而统一谈判又可能取得一个好价钱,这就需要中钢协去协调国内大中小钢厂的利益,在各方都有好处的前提下得出一个谈判价。同时,中钢协要引导规范国内铁矿石贸易商,保护那些要买现货铁矿石的中小钢厂的合法利益,而不是动辄以行政命令堵塞一些不在自己控制范围的贸易流通渠道。然而中钢协仍然把自己当作中国冶金部,把所有中国钢企当作自己属下,对这些属下不是一视同仁而偏心大型国有钢企。
市场玩不转就出动专政工具
今天大型国有钢企都掌握在"太子党"手里,一旦他们在正常的市场中玩不转了,就出动同样掌握在"太子党"手里的国安力量。被拘的力拓四员工隐约就是谈判中的人质,可以求得相对好一点的价格,或者求得一个体面的下台阶。不过,这样"霸王硬上弓"的后果很严重,在国际上彻底暴露了中国"伪市场"的真面目,市场上的中国国有商人背后是拿着一把刀的。
这就是力拓上海四人被拘的真正原因。当然,中共对拘捕对象作了谨慎的选择,三人是中国人,还有一个是从大陆出去的有澳大利亚国籍的华人,同时还抓了中国钢企中的一些高管──可以肯定这些人不在"太子党"圈内。
来源:
- 关键字搜索:
- 太子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