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政策由松转紧

中国货币政策正式转向,为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国银监会昨(27)日宣布,立法规范金融机构提供固定资产投资贷款的条件及流程,以确保贷款资金流向实体经济。

这项"办法"将在发布日起三个月后施行,即10月中旬实施。这是中国大陆第一次以行政法规规范银行贷放,被视为货币政策转向的具体指标。

今年上半年新增贷款达人民币7.4兆元,是2007年全年新增贷款的二倍。大量出笼的资金流向股市及房市,被认为是导致近期股市、房市泡沫再起疑虑的主因。许多学者担心,如此宽松贷款政策若不改变,将使中国陷入通货膨胀危机。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周四召开会议,确定下半年将继续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货币政策更强调"适度"。银监会昨天"适时"公布"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以钜细靡遗的条文,以"行政指导"的层层关卡,规范金融机构在固定资产贷款业务的经营。

银监会指出,制定这项办法是要引导信贷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及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专案,并防范银行风险。

目前中国金融机构的贷款业务仍存在"重业务发展、轻风险控制""重贷前、轻贷中贷后""贷款用途管理流于形式"等现象,须加强监督管理。

这项"办法"分八章43条,对固定资产贷款的受理与调查、风险评价与审批、合同签订、发放与支付、贷后管理等环节,都有详细的规定。

"办法"规定,日后这类贷款的资金支付,须分为"贷款人受讬支付"和"借款人自主支付";单笔金额超过总投资5%或超过人民币500万元者,应采"贷款人受讬支付"方式,代表借款人无法自行运用。"办法"还要求,若借款人不按约定的方式、用途使用贷款时,贷款人须采取更严格的发放和支付条件,甚至停止贷款。

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基本建设投资、更新改造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及其他固定资产投资四大类。上半年,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人民币9.13兆元,较去年同期增33.5%,是带动上半年中国经济回升的主因。

银监会强调,这项"办法"只是从贷款支付环节,强调银行必须加强贷款用途管理,没有提高企业贷款的门槛,也不改变授信条件,不会对企业影响获得银行授信。但相较于上半年"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银监会的新规定将一定程度紧缩下半年金融机构信贷。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