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僚自利与反腐困局(上海倒楼思考)

在"信不信由你"的这个"公信力弱化"的社会现实面前,上海倒楼的原因已经查明,那就是--"非科学的堆土和挖坑导致垂直承载力与水平推力失衡!"这是上海市政府7月3日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的调查结论,而且与大楼本身的设计和建筑质量并没有直接的关联关系。当然,"原因已经查明"的调查结论也仅仅只限于大楼倒塌原因本身,并不涉及社会关注的"大楼倒塌背后是否存在腐败"的问题。其实,在我国类似的众多悲剧性事件中,往往都伴随着因"官僚自利"因素而引发的腐败现象,而且这些"官僚自利"因素引发的腐败现象又往往都会落入到"反腐困局"中,上海倒楼事件恐怕也不例外。

"官僚自利",在上海倒楼事件中已经逐渐显现。从网络人肉搜索和部分媒体调查报道的情况来看,倒塌大楼的开发商仅仅只一家并不具备建设大型楼盘资格的"改制型"(集体改私营)房地产开发商--上海梅都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企业性质为私营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金只有800万元。不过奇怪的是,上海梅都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却拥有多达24名股东,其中23人的姓名都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的公职人员一模一样。换言之,一家私营房地产开发企业,居然窝居着如此多的公职人员,其"官僚自利"的图谋也就可想而知了。据悉,倒塌大楼所在地盘是梅都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2003年10月通过邀标(并非招标)方式获得,编号为"闵字(2003)197号的梅陇镇26号地块",楼面地价仅为每平方米604元。与之相对比的是,同期周边公开招标的"闵字(2003)198号马桥镇66号地块",楼面地价则达到了每平方米1929元。由此可见,"邀标"与"招标"的价差背后,难道还不能让人们把"官僚自利"的腐败现象联系起来吗?更可怕的是,倒塌大楼的售价却高达每平方米14274元!其中的暴利究竟会落入谁的腰包,也就可想而知了,这不是"官僚自利"的典型表现又是什么呢?尽管倒塌大楼按调查结论所言"与大楼本身的设计和建筑质量并没有直接的关联关系",但背后所隐藏的"官僚自利"腐败现象却脱不了干系,这一点几乎没有悬念,就看最终的调查处理会不会再次落入到"反腐困局"中了。

"官僚自利"与"反腐困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是由于制度缺陷所致,就如笔者7月2日文章《牢骚怪论;房地产的体制性硬伤(上海倒楼反思)》结尾所言:"在我国现有的社会制度下,房地产业这种‘官商一体'的‘刚性体制',恐怕很难得到改变,过中原委,一言难尽。"对"官僚自利"的监督,长期以来都是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的难题,因此才会造成不少的"反腐困局",这种现象正如中央党校教授陈述先生最近所言:"上级监督太远,下级监督太险,同级监督太难,纪委监督太软,组织监督太短,法律监督太晚。"不过,陈述先生所言皆为"体制内监督"难题,笔者借此补充几句"体制外监督"难题--舆论监督空喊、社会监督障眼、人民监督难管。由此可见,"官僚自利"与"反腐困局",还将继续下去,直到"体制性硬伤"得到好转方能有所改变,但愿那一天早日到来。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