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毕业失业 见怪不怪

 2009-06-17 02:2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一场金融危机,不仅让2000万外出农民工失业返乡,也让800多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雪上加霜。

仔细想想,2000万农民工的失业确实"怪罪"金融危机,毕竟东南沿海城市的不少工厂关门了;但是,如此解释大学生就业难未免有些勉强。

早在十年前,大学校园就流行一句"毕业等于失业"。不少大学生从大二、大三起就开始实习、考各式各样的证书、在个人简历上堆砌能击败竞争对手的所有"闪光点"、当然,还有最为关键的"跑关系"。

因此,要说难,已经难了不少年头了。

这个雪球越滚越大。数据显示,2009年有610万应届高校毕业生要找工作,2007年和2008年的大学生毕业生分别还有100万人和150万人没有找到工作,加在一起是860万。

不少人呼吁大学生要"放低身段",转变求职观念。可是大学生们纳闷了:月薪1500元我也干、专业不对口我无所谓,下基层我也去,可是,我还是找不到工作。

下一个出口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过"当兵热",因为当兵有津贴、复员有工作、家属还能享受军属待遇;后来,中国又出现"高考热",天之骄子万人宠,考进大学就等于进了保险箱;再后来,大学扩招,大学金字招牌不灵了,报考国家公务员又成了香饽饽,竞争日趋激烈。

蓦然回首,这么多年来大家做的都是同一件事--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唯独不变的就是这座"独木桥"。

这么多人愿意走这个"独木桥",说明独木桥的另一端有美景和天堂,但同时也说明除了这座桥,没有别的路。

虽说 "人无贵贱之分、只有分工不同",但现实是,分工直接导致贵贱之分,只有读好书,才不至于"扫大街"。

在英国的一个朋友说,他的邻居是所在地区的一所最好私立学校的校长,可是他的三个孩子没有一个考上大学,其中一个在医院做护工、一个做水管工,看上去他们也活得挺开心。

英国受金融危机影响更深,大学毕业生也找不到工作,甚至因此出现了新的"参军热",但决然没有类似中国的"独木桥"现象,因为这个社会有更多的出口,你干你的,我干我的。

面对愁眉不展的大学毕业生,我们要问的不是下一次会出现怎样的"独木桥",而是下一个出口在哪?

变革之时

面对金融危机,中国总理温家宝一再强调保持信心,但他坦言最担心的是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以至于过去一个月内三次到高校看望大学生。

金融危机令就业难加剧,但或许也能促使人们反思,改革教育和就业的弊病。

中国每年源源不断地输出百万计的大学生,规模堪称世界第一。只有创造出新的产业和岗位,才能吸纳新的劳动力,其中的主要渠道就是自主创业。

中国三十年的经济发展依赖的是出口,来料加工、投资建厂,锻炼的是中国人的"模仿能力",这种模仿力甚至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

模仿的经济模式抑制了自主创业的生存环境,一旦经济衰退、出口下滑,中国就难以吸纳新增劳动力,方才领悟到自主创业的重要性。

温家宝在湖南大学回答学生提问时就说:"创业不仅可以改变大学生的命运,可以改变企业的命运,而且可以改变国家的命运。"

记得2006年前往广东采访之时,传言广东出现了"技工荒"。广东省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谢鹏飞对BBC中文网说,广东省中级以上的技工人才缺口180万,高级技工人才缺100万。

一方面是大量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是技工人才的短缺,谢鹏飞说,这是教育结构的错位导致的后果。试想,仅广东一省就缺近300万技工,对全国来说,七、八百万毕业生的就业似乎并非如想象的难。

2009年的这场金融危机,也许会让七、八百万大学生揪心不已,但如果能带来中国教育和就业模式的改变,也是值得付出的代价。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